铜镜,又称青铜镜,即古代用铜做的镜子,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用品。可以说,一面铜镜,映照的不仅是先人的容颜,也映出了一代代王朝的更替与兴衰。唐太宗李世民曾留下“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句。
我国铜镜的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殷商时代,它的产生与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分不开的。起初,人们为了美常常到清澈的河边梳洗打扮,后来人们发明了一种盛水或冰的器皿,称为鉴。人们就用鉴内的水来照影,在春秋战国时,这种方法非常盛行。
战国镜的形制,大都是圆形,质地轻薄。战国镜的纹饰,明显地追求繁缛,并采用了浅浮雕、透空雕等技法。
与此同时,铜镜的制作在楚地已经出现。当时人们用水银作反光涂料,再用细毛呢摩擦,使其达到类似镀金的光亮度。由于它非常稀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敬仰。当年,秦始皇执政时就曾用铜镜来威慑群臣,据说那面铜镜可以照见人身体内部的每一个部位。后来,刘邦将其高悬于寝宫之内,由此引出“秦镜高悬”的典故。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进而引申出“明镜高悬”的概念。
汉代铜镜
秦汉之际,铜镜的制作技术大大提高,用途也更加广泛,但仍流行于上流社会。唐朝以后,铜镜的合金比例银锡成分增多,故颜色更为纯净而有银白之感,由于社会的进步,铜镜生产普遍,铜镜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宋代以后,铜镜制作渐渐衰落,逐渐被玻璃所取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将它仅仅作为姑娘出嫁时用来“照妖”之用。
陕西出土的著名铜镜,当属瑞兽葡萄镜和孔子问答镜。瑞兽葡萄镜,是在D53年于陕西汉中西乡县民间征集而得。此镜背面的中央是由九只瑞兽组成,侧边是带有枝蔓的葡葡相伴,外区有16只飞禽走兽相间围绕,边缘饰去圈流云纹。该镜在武则天时代最为流行,由于工艺精美,饰纹漂亮,加之有外来文化的气息,因而。此镜被学者称为“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和“多谜之镜”。就其30厘米的直径看,也堪称“铜镜之王”。
孔子问答镜,又称三乐镜,这是唐代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为典型的实物体现。在唐朝时,人们希望作男子,希望长寿,体现人之尊贵,故而借 《列子·天瑞》中孔子游泰山,遇荣启期而引发的一段对话,来展示人们的追求。此镜是件难得的透视唐代人们生活观念的艺术珍品。
唐代铜镜
大唐是我国古代的盛世,国泰民安,唐代铜镜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从造型和纹饰上看,唐镜既端重厚实,又新颖别致。唐镜最显著的工艺特征在于镜背的纹饰多为高浮雕,立体感很强。唐代还打破了传统铜镜圆形、方形的框框,开始铸造八角、八弧、海棠花、菱花等样式铜镜,有柄铜镜也开始出现,唐镜最有名的当数海兽葡萄镜。
宋金辽元时期的铜镜,虽很少有发现超过汉唐镜精美程度的品种,但由于传世量多,在铜镜的内容上也变得更为丰富,尤其是增加了许多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如“柳毅传书”、“吴牛喘月”等,倒也别具特色。
明代中期出现了玻璃,逐步替代了铜镜。明清铜镜制作一般较为粗糙,大都作为冥器用于陪葬。明清时期的铜镜失去了汉唐镜的华美风采,也失去了宋金辽元时期的丰富内容。吉祥语、祝贺语多是这个时期铜镜纹饰的特点,偶然也出现一些龙凤图案,但不够精美。
蟠螭纹镜
花叶镜
铜镜在两千多年的变迁中出现过很多种类,尤其是纹饰十分复杂,形制也常变,这一切都与改朝换代相关。根据不同朝代的纹饰,基本上可以判定铜镜铸造的年代,如早期的战国镜除特种工艺镜外,主题纹饰图案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螭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多钮镜等。
到了汉代,铜镜除沿用战国镜外,又出现了草叶纹镜、星云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规矩纹镜、变形四叶纹镜、神兽镜、夔凤纹镜、龙虎纹镜、画像镜等。
唐代的铜镜主要流行四神十二生肖镜、瑞兽镜、花鸟镜、瑞花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盘龙镜、八卦镜、万字镜和特种工艺镜(金银平脱镜、贴金银镜)等。
宋代以后的铜镜日渐衰退,工艺创新也举步维艰,绝大多数纹饰沿袭前朝,没有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