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大全 资讯 新闻
会员中心 绘画 书法
活动 访谈 大师
楹联 灯谜 篆刻
书家 大家 风采
文艺 诗词 乐韵
视频 展览 网展
H
书架
曲艺 民俗 征稿 合作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民艺术资讯 >> 30年,1000余张相片,一部民间视角的社会变迁史
30年,1000余张相片,一部民间视角的社会变迁史
来源:中艺网  时间: 2015/1/3 12:07:43

朱振立老人展示他的作品

朱振立获奖作品——外国朋友看报照片


   在北京,有一位八旬老人一如既往地进行他的摄影爱好,从30年前开始,他看到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萌发了学摄影的念头。30年来拍了千张相片 记录北京生活变迁。如今,老人希望办个小型影展,不要让这些照片压了箱底,而是成为展示老北京记忆的窗口。


   毕业后,他迫不及待花了120块钱,买了部不带内测光功能的普通海鸥相机,120块钱在那时可不是一笔小数。“当时,大伙儿都一样,还不富裕,但觉得日子有奔头,浑身带劲儿。”朱振立老人回忆说。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也被他留在了底片上:银锭桥头“二八”车上笑容灿烂的小青年、北海公园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


   随后的照片上,生活日新月异。长桥飞架、广厦入云、汽车进家……不过老爷子最心仪还是这样一张:画面上,一位外国女士走累了斜倚在一户四合院前的门墩儿上看《北京晚报》。这是老人在2008年拍下的。那时,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会。这张充满生活趣味的照片获得了《北京七日》的三等奖。“专家说,这照片有深意。到现在,不少影友碰见我,还要聊起这幅作品呢。”老爷子说起来颇为自豪。


   一组照片吸引了笔者的注意,这是分别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夏天拍摄的后海夹道。夹道,顾名思义就是夹在两道墙壁之间的狭窄通道。原来的后海夹道便是如此,它还被称作是京城最苗条的胡同。


   2005年,朱老拍下的后海夹道还是安安静静的,没什么人路过。他说:“当时没想表现什么,只觉得一条干净的小道,配上两侧的青砖灰瓦很好看。”不曾想,转过年来“九门小吃”搬到了这里,集合了北京几乎所有种类的小吃上百种,大红灯笼高高地挂着,各式叫卖声吆喝着,原本狭窄的小道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到了2007年,朱老有意识地又来到后海夹道,经营了一段时间的“九门小吃”日渐红火,成为了享誉京城的招牌餐饮,到此游览的各地游客络绎不绝,连他自己都感叹:“没想到短短几年,同一个地方竟有如此大的变化。以前的寻常小道人烟稀少,现如今变成了各国友人寻道问俗的地标。以前我们的风貌保护意识还不强,没能利用起这些资源,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自发地保护环境,把我们的家变成了展示首都风貌的窗口!”


   打开VCD机,朱老爷子指着画面说:“那个穿白衣服的就是我的老伴儿,她人特好,帮我贴照片,挂照片,要知道她那么快就离开了,我就多拍她一些了……”视频里,远远的,还有一位大妈驻足欣赏着朱老爷子的照片,笑得很开心。


   照片里街道变宽了,海子变美了,小孩儿长大了,老伴儿不在了……已到暮年的朱振立老人用他的8台相机见证了太多的变迁,可他对笔者说:“唯独有一样东西没变,那就是老街坊之间的感情。大家见面打招呼还是那么亲切,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难事,相互搭把手还都是那么热情。”他说,“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办个小型影展,把这些照片都展示出去,不要让它们都压了箱底,而是成为向年轻人和游客们展示老北京记忆的窗口。”


    30年,1000余张相片,一部民间视角的社会变迁史。家住西城区的朱振立,年届八旬。上世纪80年代他迷上了摄影,开始用自己的镜头记录身边的变迁:花鸟静物、胡同趣闻、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事无巨细,一一记录,直到现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大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法律声明 产品服务 诚聘英才
版权所有:大师网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4061578号-1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