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中国著名波普艺术家薛松和魏光庆美国双个展在旧金山太平洋亚洲美术馆展出。展期为2015年2月12日至3月31日。
太平洋美术馆位于旧金山中国城和金融区交界处,占据了东西方银行大夏的底层三层。美术馆原址是旧金山淘金时代的美国联邦造币局,在1906年地震的大火中毁掉,但是底层的基础还都相对完好地保留下来。最近十年,美术馆的展览方向着重于中国艺术,先后举办过徐冰和展望的个展。这次展览,让旧金山湾区民众第一次相对集中地接触到中国式的波普作品,通过薛松和魏光庆作品对多重矛盾的处理,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原创性,也可以理解中国当代社会传承与革新、政治与艺术、东西方文化交流等各种问题的复杂性。
《中国式波普》由美国伊利诺大学徐钢教授策展,展出的作品包括薛松的19件、魏光庆的13件代表作,并在美国首次呈现了薛松的最新雕塑作品——用80000颗施瓦洛士奇水晶钻镶嵌的可乐瓶,上面布满了薛松特有的灰烬笔法断续相连的山水画作。
本次展览集合了中国波普艺术三大家中的两员:薛松(b.1965)和魏光庆(b.1963)的作品。中国波普艺术从诞生开始便同时受到美国波普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中国艺术家意识到,单纯地模仿西方艺术背离了自安迪.沃霍尔和保罗.劳申伯格以来波普艺术的批评意识和反抗精神。
沃霍尔1982年的中国之行把“波普”的概念带到中国,让中国艺术家们认识到非传统媒介通过拼贴和复制产生的多样可能性;而1985年劳申伯格的北京个展更是在一夜间掀起了波普狂热,直接影响到85现代艺术运动、讽世现实主义、以及政治波普运动。1992,在广州双年展上,王广义以“大批判”、魏光庆以“红墙”系列双双获奖,奠定了波普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核心地位。
薛松出生于安徽砀山,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视自己为老子、庄子同乡,很早就意识到道家思想对他艺术创作的形式和观念的影响。薛松是“玩火”的艺术家:在偶然的机会下,他意识到灰烬的各种可能性,他的笔墨就是各种文字和图片材料的拼贴和烧过的灰烬。薛松取材于传统绘画和书法作品,再对素材进行再创作,比如有时候他会将传统素材与现当代政治家和明星形象结合起来;他也会将破碎的宣传形象和大众传媒形象收集起来,结合现今社会商品拜物的风潮,创造出有深度的、耐解读的作品,讽刺和批评了全球化时代的社会问题。
魏光庆出生于湖北黄石,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从90年代早期他就旗帜鲜明地进行波普创作。他运用波普艺术中常用的模仿复制手法,对古代绘本比如《金瓶梅》里的插图进行改造、拼接;他用一面红墙取代了原先文字的位置。这面红墙成为画面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它投射着新的社会秩序和新的道德准则。除此之外,这面红墙可以解读为限制、拉拢、排外、对外来侵略的自我保护和外来影响的生硬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