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耀寰先生是一位勤奋的谜家,勤奋总会有回报,敖先生获得的回报是对灯谜的深刻认识——谜趣。敖耀寰先生主张的谜趣是怎样的内涵,又有哪些层面的表现?本文试图参照敖耀寰先生的几本谜著《葫芦集》、《乐隐集——葫芦灯话》、《悟怡集——葫芦谜话》,以及他的灯谜创作、灯谜文章及灯谜活动来评说这个问题。
一、敖耀寰对灯谜趣味性的认识过程
敖耀寰的灯谜趣味说由来已久。他在《我猜灯谜——为<知识窗>“神州谜苑”而作》中说:“我之所以爱猜谜,是因为它可以增智、益智、怡情。猜谜促使我多读书,启迪我的思维,妙趣横生的佳谜还可使人产生美感和快感,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精神享受。因此,多年来,只要有猜谜活动,我总是挤时间参加。”他把最初猜谜时感受到的谜趣,感性地描述为“妙趣横生”、“美感”、“快感”、“精神享受”。
敖耀寰是20多年前在家乡浏阳一中任教时喜欢上灯谜的。当时,他毕业分配不久,看到报刊杂志上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灯谜,很感兴趣,于是也学着猜射和创作。接着,他把它引进了语文教学和第二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1983年元旦,学校在大礼堂举行游艺晚会,他主持了其中的灯谜猜射活动,由于将 现场一些老师、同学的姓名制成“芳名谜”,所以猜射踊跃,盛况空前。他还记得当时做过的自己满意的两条灯谜:“文明之师”猜五四新词“德先生”,勉励自己要做“德先生”;另一条“青胜于蓝”猜五四新词“赛先生”,希望学生都能当“赛先生”。这两条谜作结合学校实际,理趣十足,是真正寓教于乐的好作品。
在众多灯谜问题中,敖耀寰最看重的是灯谜的趣味性。他引用张劲的话说“灯谜的灵魂乃在于‘谜趣’”。他所说的谜趣,我理解为机趣和谜味。几乎所有谜人都对灯谜的趣味性有所认识,如果说一些谜人重视灯谜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那么,敖耀寰除此之外,还重视灯谜的动机和效果。对敖耀寰来说,趣味是一种动机,更是一种效果。
敖先生的三本谜文集《葫芦集》、《乐隐集》和《悟怡集》客观地记录了他对谜趣认识的过程,还有点象这三本谜文集的书名:《葫芦》记述了他对谜趣初识,还有点朦胧。《乐隐》反映出他对谜趣确认,已经认识了谜趣的真面貌。《悟怡》则是向谜趣核心的跋涉,主动地去发现谜趣、创造谜趣、尽情地品味谜趣之三味。三个层次,一步一步达到了较全面的认识,一步一步提到理论高度。
2010年5月,敖耀寰收到贵州社科院张劲先生发给他的邮件,说到老谜家陆滋源先生谈谜趣的不少观点,与张先生和敖在2002年通信中谈及的一些内容不谋而合。
敖耀寰1997年8月和张劲研究员相识以后,张劲曾写了一封长长的回信给他,信的内容主要是谈“谜趣”,敖耀寰遂将其信件以《灯谜的灵魂在于“谜趣”》为题在《楚湘谜苑》登出,受到广大读者和谜友的好评。
敖耀寰的灯谜趣味说在最初只是自然产生的谜趣审美感受,而在以后的灯谜猜射、创作、评论和灯谜活动中,他开始努力地发现和追寻灯谜趣味性,主动地创造谜趣,在理论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认识,逐渐形成了一个关于灯谜味趣说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感受谜趣,发现谜趣
《葫芦集》的封面图是一个老者(好像是济公)抱着一个葫芦,《乐隐集》的封面图干脆是一个更大的葫芦。《悟怡集》的封面还是葫芦,不过是三个更鲜活的葫芦,还长在有花有叶的葫芦藤上,生机勃勃。三本谜文集,除了《葫芦集》没有副标题,《乐隐集》有 “葫芦灯话”的副标题,《悟怡集》的副标题是“葫芦谜话”。用葫芦做封面,自有著者的寓意。俗话说“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葫芦给人一种神秘感,有引人探幽的感觉。敖耀寰给自己的三本谜文集一种中国式的情趣包装。
《葫芦集》的谜文多发表于《长沙晚报》,晚报读者群大,起到了向读者普及灯谜,提高读者灯谜水平的作用。敖先生利用各种方式去感受谜趣,也尝试着用名人效应感受谜趣,用这种效应去感染读者。如《葫芦集》开篇栏目就是“谜与名人”一组文章,有《毛泽东的“方案”谜》、《沙叶新以谜会友》、《“谜圣”长沙猜谜记》等等,将许多名人和灯谜联系起来。文章中出现的这些人物:于谦、蒲松龄、孙中山、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钱钟书、艾青、沙叶新,著名数学家王梓坤,还有灯谜名人张起南、费之雄,使读者的眼球不得不被文章所吸引,且先不说灯谜,单就这些名人本身的轶事就有吸引人读下去的魅力。
《乐隐集》中直接谈谜趣的文章有8篇:《借代入谜添谜趣》、《别解生趣的棋语谜》、《市招用语谜趣多》、《格格入谜趣味生》、《今年欢笑复明年——即兴谜趣谈》、《言无二心多创意——陈忠建和他的趣味谜》、《婚礼猜谜意趣浓》《国庆节猜谜记趣》等。这些文章或结合基础灯谜知识、或结合灯谜法门、或结合具体谜作,或结合生活经历,将灯谜的的趣味性加以解读,不但普及了灯谜知识,还让人感受到灯谜寓教于乐的作用,也给人们日常生活加了一点调味剂。还有其他文章也对灯谜的趣味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揭示。
《悟怡集》中有一篇论述苏温才先生灯谜艺术的文章《书香?意韵?谐趣——苏谜三味试析》,敖耀寰把对苏温才谜艺的感受和发现提高到灯谜理论的高度分析、认识。他在仔细分析研究了这些灯谜作品后,论述道:苏温才先生灯谜艺术的第一个特点是知识性,第二个特点是文学性和审美意境,第三个特点是趣味性,即浓郁的谜味或谐趣。指出“一本正经的‘冷面’和‘老板’,谜人是不欢迎的。”他赞赏“苏老的谜大多通俗易猜,诙谐幽默,但俗不伤雅,谐而不谑。”敖耀寰举出苏老的九个谜例,各加赏析,如:“王七欲效过墙术(法律名词)以身试法”, “衙门八字开(成语)无孔不入”, “闲来嗜好装泥像(成语)凭空捏造”, “唐寅华府点秋香(谜人)张九如”, “乃(中药二)附子、大腹皮”。一经敖耀寰分析可以获知:王七不学无术,“孔”方兄是个微妙的东西,谜作中“捏造”一词轻易不要谬解,唐伯虎九夫人和谜家章品有某种“关系”,谜面“乃”加一“子”字,就成了大腹皮。浓郁的谜味,谜作者的机智、幽默顿时显现出来,使谜作的意趣让人忍俊不禁。
三、创造谜趣,传播谜趣
敖耀寰主张灯谜趣味说,也创作了许多的趣味盎然的灯谜作品,如“秦香莲拖儿带女见青天”(即物赠)“三个面包”,猜中了还有吃的,吃起来也高兴。“前后挖蛀虫,周围有说法”(水产品) “螃蟹”,巧妙的方位放置、外加两个同义相扣,冷嘲了社会腐败现象。而“接连出示鬼花招”猜“祟”字,通过双扣的手法,揭出谜底,显出灯谜机趣的灵性。“只许喝酒,不许接吻”猜唐诗句“独酌无相亲”,面虽是自撰的通俗句,底却十分的雍容风雅。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外首都)赫尔辛基”,应该是苦中取乐那种人的写照。还有“婆婆嘴、豆腐心”(县名)“密云、怀柔”,“过眼滔滔云共雾”(唐诗人)“张若虚”, “子建何以成高才”(语文篇目) “多收了三五斗”等等,都是“趣味运动会”(歌词) “比什么都快乐”。他在不断地亲自实践创造谜趣。
敖耀寰主张灯谜与各种艺术形式结缘,他的印章谜“为人师表”猜文牍用语“盖章生效”,书法谜“人生一舞台(正楷)”猜电视栏目“正大剧场”,邮票谜“重庆民居(四方联)”猜现代作家三“田间、巴人、老舍”,借助兄弟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创作出各种花色谜,使他的灯谜趣味说丰富了内涵。
用夸张、变形、比拟、象征等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漫画,本来就是人们乐于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上漫画的趣味和灯谜的趣味是相通的,同是趣味一族。敖耀寰特别喜欢有趣的艺术作品。第三届上海灯谜艺术节期间,为了创作竞赛试题,枫泾镇赠给敖耀寰一套著名漫画家丁聪的漫画集,敖耀寰捧在手里如获至宝,切实感觉到他对趣味钟情。那次他根据丁聪的漫画制了好几条机趣灵动的灯谜赛题。他曾为数十幅名家的漫画作品配过灯谜,并撰写了20余篇“赏画析谜”文章,文风犀利而幽默,充满了漫画的幽默和灯谜的机智。
凡是和灯谜趣味有关的艺术门类,敖耀寰皆多有涉及。他喜欢诗词、对联、相声这些能给人们提供愉悦和快乐的艺术门类,他也将这些艺术形式与灯谜结合,创作了许多饶有趣味的诗词谜、对联谜、以及灯谜相声或谜味相声。《乐隐集》收集了他七个相声作品:其中有五个可称之为灯谜相声:《奥运迷》、《吹牛皮》、《戏说水虎》、《估谜子》、《欢歌乐谜》,谜语和灯谜是构成这些相声的基本元素,使相声因灯谜而增趣,又使灯谜因相声而添彩。其中《奥运谜》是1996年他在观看了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实况转播后,汇集自己即兴创作的灯谜,一气呵成的。这是他第一次写相声,公开发表后,被收进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沙文学艺术精品库》。另外两个相声段子《牛年说牛》、《四喜同花》虽未出谜,但富有谜味,有灯谜的思维方式和灯谜的语言表现技巧。《牛年说牛》经修改后,被本土笑星搬上湖南电视台春节晚会。《四喜同花》也曾被江苏南通的一家基层工会搬上了舞台。
敖耀寰并未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谜趣建构中,他没有忘记把他的灯谜趣味说传播给他人。在2006年“宁夏?中华灯谜艺术高层论坛”上,他将自己的灯谜教学经验《普及与创新——多媒体课件运用于灯谜讲座的思考与启示》公布于众,资源共享,他的论文讲到灯谜课件的教学方法和表现形式时说:“练习(谜题)尽量新颖、有趣。具体说,就是在课件中结合最新时事出谜,结合身边的人事作谜,调动音像动画亮谜,出即物赠奖人捧谜”,以灯谜的灵魂——趣味性,来活跃灯谜教学氛围,渲染灯谜教学效果。
四、敖耀寰的灯谜趣味说
中国谜坛有许多谜家都对灯谜的趣味性有过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和说法,其中敖耀寰是认识最执着、说的最多、实践得最多,涉及面最广的谜家之一。
有许多谜家推崇谜趣,除了上文提到的南京陆滋源先生,贵阳张劲先生,我想还有温州谜家柯国臻先生,合肥谜家吴仁泰先生,以及福建蔡芳、方炳良等谜家也有谜趣的说法。
柯国臻先生追求谜趣,他在自评自己谜作时说:“谜本文字游戏,应以趣味为重,后来受清末明初典雅派的影响,遂使谜的文质多余趣质。谜无趣即无生气。” 他还说,“谜趣是谜的性灵,也是谜艺的要求;至于好猜难猜,制者可以从现实出发见机行事,岂有真正的谜作者宁失谜趣的么?”(柯国臻评何鸿才谜作“兑(五唐二句)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语)
吴仁泰的审美趣向是:机趣、理趣、意趣和谐趣。他在《奇谜妙谜趣谜》后记中说:“这样把诗、文、谜融汇于一体的作品,会给读者一种有机趣、理趣、意趣和谐趣的美感享受。”
陆滋源先生在《中华灯谜研究》前言中说到灯谜的三个特点:广泛的知识性,严谨的逻辑性,还有就是浓厚的趣味性。他说:“猜谜又是一项趣味浓厚的文化活动。这种趣味既产生于猜谜时的推理探索过程之中,更得之于谜底揭开之后。初看谜题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缘溪而上,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自然一番情趣;一入洞口,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心田怡然自得;事过境迁,仍能余音绕梁,回味无穷。这项陶情怡趣的活动,确能给人美的享受”。
张劲先生认为“灯谜的灵魂乃在于‘谜趣’。‘别解’只是一种重要的法门或手段。有别解而无谜趣的谜作,不算好谜,无别解但有谜趣的灯谜,也是好谜。‘趣’才是灯谜的命脉所系。”他还分析了“雅而有趣、雅而无趣、俗而有趣、俗而无趣”四型。上世 纪80年代,张劲曾发表过一篇《略论“谜趣”》的文章,他把“谜趣”提到和“诗趣、画趣、字趣”同等的高度,说“谜趣”是一个“美学概念”,并说“谜趣常表现为如下几类:一是景趣,二是事趣,三是情趣,四是理趣。”“由情趣、理趣、景趣、事趣派生而出的诸如庄趣、谐趣、雅趣、俗趣、奇趣、谬趣、谑趣、讽趣、禅趣等等丰富多样的趣味体验。”
敖耀寰的灯谜主张是:灯谜(文义谜)一定要走出“谜人”的小圈子,要面向群众,并倡导 “浅、新、趣”,多做适合群众接受的普及性灯谜。敖耀寰的制谜有雅有俗,雅俗兼容,只要是有谜趣的谜他都喜欢。
《乐隐集》开篇《隐者自怡悦——关于谜和谜人的思考》,是一篇较为系统地论述谜趣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对灯谜趣味性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说:“人们通过猜谜、制谜、赏谜等谜事活动,往往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这是一种有层次的、不断升华的审美享受。”他把这种审美享受分成三个层次:猜谜之乐、制谜之乐、赏谜之乐。认为猜谜之乐是一种投石问路、探骊得珠之乐,制谜之乐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娱乐,赏谜之乐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
在寻求谜趣的同时,敖耀寰不忘灯谜的思想性:如“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猜词牌“中兴乐”,“《为人民服务》”猜邮品“毛泽东纪念张”,“劳模事迹全属实”猜《小草》歌词“没有树高”,用小小灯谜表现了高尚的思想追求;“有人夜夜高消费”猜字“侈”,“人居府内难清廉”猜“腐”字,用灯谜鞭挞了社会丑恶现象。
敖耀寰有许多朋友,他们中有灯谜专家,学者教授,也有普通干部、工人、学生,大家爱谜、痴谜、猜谜、做谜、评谜、赏谜,男女老少,经常相聚,其情浓浓,其乐融融。他在《怡悟集》卷首的“四子”语录摘引中就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下》中“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人乐乐,不若与众乐乐”的观点。
总之,敖耀寰灯谜趣味说的宗旨就是用趣味的灯谜表现生活,用灯谜的趣味性以贴近朋友和群众,把灯谜趣味说作为自己的灯谜美学追求。因此,他不断探讨并努力实践着对于有趣味的灯谜的创造。
作者简介:
苏德友 ,民间文艺家,著名谜家,灯谜评论家。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夏自治区文联委员,银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
2005年出版专著《苏德友论谜》,2008年获首届郭龙春灯谜图书奖,论文《灯谜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和树状发展模式》获中华灯谜2010深圳高峰论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