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全民艺术 >> 清代广绣男绣工唱主角 清代民国广绣绣艺传男不传女
清代广绣男绣工唱主角 清代民国广绣绣艺传男不传女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 2015/3/7 11:41:12

广绣《晨曦》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女子刺绣总是诗人笔下一道美丽的风景。刺绣与女性,像磁铁的南北极,总是紧紧相连。都说针线活是巧女独享的手艺,广绣在历史上却是男绣工唱主角。


   粤绣是以广东省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是中国四大名绣 之一。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先前绣工大多是广州、潮州男子,为世所罕见。创始于少数民族,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


   正在广州陈家祠热展的“广绣”“潮绣”馆藏精品展,带出一段清代民国广绣绣艺“传男不传女”的民俗故事。在广绣的历史上,曾一度流传着“传男不传女”的行规。只有男人才能入行,亲属如老婆女儿,做得再好,也只称为“从属”。但后来由于交货紧,人手不足,男女都参与到刺绣工作中。不同的是,刺绣工序分上下,女的做下工序,又叫下手绣工,男则相反。女的主要绣祭神贡品,男的主要绣欣赏品。


   本次展览,也是“广绣”“潮绣”精品在陈家祠的集中亮相。清末民初,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2006年5月30日,广绣与潮绣组成粤绣,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绒混合垫绣《玉堂春色》


   鼎盛时期的广绣,应不同群体和用途需要,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风格。褂裙、荷包、扇套和用于文房装饰的挂轴屏风等,多绣以花草鸟兽、人物故事,构图饱满、针程匀整,常作贡品。罗伞、台围等喜庆或祭祀场合用品,运用钉金绣、留水路等富于装饰的绣法及多种针法,色彩浓艳,深具民俗特色。质量上乘、图案时尚的桌布等实用品,极受欧洲消费者欢迎,大量远销海外。


   根据记载,清代以来,旺盛的外销内贡需求,成就了广绣盛世。早在乾隆年间,广州已有职业化的“锦绣行”,只招“花佬”(即男绣工),以师徒制传承。清末民国初,刺绣劳动中实行简单的协作、分工,产生了家庭作坊和工场,刺绣手工业分成了男绣工、女绣工上下两道工序。


   女绣工做第一道工序,也称下手工,以广绣针法绣针和铺针按图稿绣上简单的图案后,交给男绣工刺绣。男绣工做第二道工序,也称上手工,专绣重要部分,如人物的头部、手部,鸟雀的嘴、爪、眼和羽毛等。


钉金绣·九龙圆屏


   本次《巧手慧心之广绣》展,把历史上广绣的发展分为“锦绣之世:清代至民国”、“复兴之时:1949~1965年”、“艺术之变:1966~1989年”、“传承之困:1990~2014年”四部分,为观众呈现一个清代至现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广绣。展品包括清代民间祭奠巡街用的罗伞,清朝官礼服和荷包饰品,民国观赏性座屏,近现代的广绣外套、披巾、台围、扇套、座屏、挂轴、绣画、珠绣等,其中多件为广绣名师的代表作及获奖作品。


   《潮之绣》展介绍了潮州刺绣业的情况,将潮绣按“传统潮绣”、“潮州抽纱”、“潮州通锦绣”三个种类来编排。其中,黑底上用金线绣“梅兰竹菊”四屏图,富丽堂皇且寓意美好,独特的钉金绣又赋予画面立体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绣作。由杰出画师魏逸侬设计、“绣花女状元”蔡玩清绣制的《井冈山会师》潮绣展示了有重要意义的历史场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与潮绣研究者、高级工艺美术师杨坚平合作设计的百花奖金杯奖作品《九龙屏》也会与大家见面。此外,中西结合的潮汕抽纱以及通锦绣玲珑透彻、雅洁高贵,与传统潮绣形成鲜明对比,别具风格。


   这个题为《巧手慧心之广绣》和《潮之绣》展,精选了广州陈家祠馆藏精品广绣32件以及潮绣43件(套)展出,其中有多件绣品乃第一次亮相,这是广州陈家祠对后东厢及后东斋展厅进行改造后的首次迎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潮之绣》展,首次在广州系统介绍潮州刺绣业情况。展览将持续至8月。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