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鉴赏 >> “有潜力艺术家”作品选择余地大未来收益高
“有潜力艺术家”作品选择余地大未来收益高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 2015/3/2 14:22:07


   近两年来,每当问及若投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应该关注和了解哪些群体,不少艺术市场分析人士都认为应重点关注风格成熟的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尽管这两年艺术品市场疲态颇显,但名家名作的价格依旧坚挺。因此,有市场观察员指出,与其豪掷百万、千万买名家作品,不如开挖“有潜力艺术家”这一金矿,未来发展和升值空间更可期待。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且看几位专家的辨析。 


   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建业——一些名头很响的艺术家,一方面他们的作品价格已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他们的作品数量稀少,因此,能够买下这些作品的人,少之又少。如果大家愿意将目光投向艺术造诣比较高、作品大有传世可能的中青年艺术家身上,无疑选择的余地将大为增加,未来的收益也更可期待。


   首先,选择这样的作品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其次,这一类作品比较多;第三,如果其中某位艺术家未来成为大师,他中青年时期的作品价格也必然水涨船高。比如李可染,在他名头未响的时候,他的作品就获得一些眼力不错的藏家的高度关注,今天这些藏家的后代自然是获益匪浅。当然,收藏“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不能靠押宝,必须要有眼光,能够预测他们的作品未来依然站得住脚,至少五十年内是可以保值、升值的。


   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看艺术家的功力。譬如画国画的,必须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和技法基础;二是看作品是否独具面目、有创新性,那种抄袭、因袭的作品必须弃之不顾;三是看作品的文化含量,主要从题字的书法功底和文采来进行考察。如果这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这样的国画家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反之,一些作品表面看起来还不错,但题字非常拙劣的,其作者恐怕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一些作品上的题名、题诗看起来很粗俗,也应该是被淘汰的。当然,用这三条法则去做判断,也要求藏家自己见多识广,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修养。


   另外,现在很多艺术家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拼命想各种办法自我炒作。因此,对所谓的“中国十大有潜力画家”或者“年度杰出画家”之类的名号,都要慎重分析。如果是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授予的,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对所谓的是谁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师承,譬如自称是齐白石的再传弟子者等,则不应成为判断的依据。



   画家、艺术评论家 梁江——真正欣赏艺术品的人,他收藏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从这个初衷出发,他不会过多关注艺术品是否值钱、能否赚钱,因为这属于商业上的问题,他只问自己是否喜欢这件作品,能否引发共鸣。只要他出得起购买的价钱,无论是名家的作品还是“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甚至没有任何名气的艺术家作品,都是以适合自己为好。


   如果只是艺术品市场上的“炒家”,那就需要问买名家作品好还是买“有潜力艺术家”的作品好了。这在我看来,更像是买股票,谁也给不了一个确凿的答案,需要自己去判断和冒险。名家的作品,大概有点像能源大股之类的,虽然已经达到一百元的高位,但预计很快能涨到一百二十元,稳赚的可能性大;而有发展空间的艺术家就类似潜力股,如果能在低价位时买进,很快涨起来,收益可能会非常大。但这是特别考验眼力的,藏家要充分了解艺术家的实力,要判断他的创作是否有发展余地,这就是所谓的潜力问题。


   虽然我也能给出一些常规的判断标准:譬如看艺术家的追求是否很执著;看艺术家是否具备较高的天分和创造力;看艺术家的涵养等,但对一个学者来说,要看得很清楚都不是件轻易的事情,对一名藏家来说,就更是很高的要求了,这其中还暗含着对艺术史的把握,对艺术发展的判断。何况一名艺术家的成功,其实更受到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知性,有的艺术家看着似乎挺有潜力,后来却有可能出现后劲不足的情况;有的艺术家开始似乎不上道,忽然有一天受到了某种刺激或启发,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这都是可能的事。尤其是市场炒作介入以后,乱花迷人眼的行情、内幕满天飞,下判断、做决定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因此,对于想在艺术品市场上淘金的人,专家能提供的建议确实不多;而如果藏家靠着一边买一边历练,等到练出了“火眼金睛”,恐怕交的学费也不少了,可见,这不应是收藏的一条“正道”。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徐子林——在当下的中国,“有潜力艺术家”实属凤毛麟角,名家的作品,也未必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因此,收藏什么样的作品,其实跟艺术家的年龄、名头没有太大关系。


   收藏目前社会认可度比较高的名家作品,很多人会觉得安全感比较高,其实这条路也非绝对靠谱。今天,很多艺术家是依靠运作名噪一时,举个例子,像陈逸飞就很能运作,他说自己的作品就是要“专家点头,老百姓鼓掌,政府认同”,意思是有一定技法水准,在美感上雅俗共赏,还要讲主旋律,追求一种平衡关系,那也就是没有真正的艺术标准。


   上世纪80年代末,陈逸飞到了美国,选择的也是跟商业画廊合作,而不是专业的学术性画廊。无论他在国外画江南水乡,还是回国后画现代仕女,迎合的都是一种社会风尚。因此,一个艺术家爆得大名,很可能跟艺术没有什么关系。自陈逸飞去世后,他的画作价格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都知道,历史往往是会开玩笑的,这可以称为现世的回报和未来的嘉许。有的人在世时活得很辉煌,但迅速就被历史翻过去了;有的人在世时默默无闻,几十年后人们才发现他的伟大,典型的例子有黄宾虹。


   所以,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拨开表面的东西,看清艺术的本质,不要随波逐流,别人叫好你也跟着叫好。藏家首先要多看最优秀的作品,将收藏变成一件既有乐趣、又有价值观和判断力的事情,才能获得真正丰富的人生。可以说,藏家唯一的参考标准应该是高品位的美术馆。在西方,真正的大藏家所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各大美术馆的收藏。


   收藏其实是有一个大的判断标准的,就是看哪部分作品将成为未来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以去年拍卖市场的状况看,有着都市情节的作品正大量取代农业情节的作品,因为中国整个社会正逐步走向城镇化,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如此,所以这种更替是必然的。而且,如果我们现在还拿农业情节的作品去跟世界对接,甚至还想影响、主导世界文化,怎么可能呢?有了这个大的方向,进一步追问到底是谁在创作这样的作品,目标就很明确了。另外,要收藏离自己的灵性体验最近的作品。从与自己同龄、有共同生活感受和审美倾向的艺术家中去寻找合适的作品,不要跟风,买下之后不喜欢,就是瞎买了。


   目前在国内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发达城市和不发达城市,国家资本、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和社会资源都在进入文化艺术领域。文化场馆、艺术区、美术馆、画廊在某一些发达城市,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密度已经超过其实际的公共需求,部分场馆甚至出现闲置状态。但与艺术类场馆的大力建设相比,作为文化主体,真正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却得不到社会资本的重视,只有某一些幸运的艺术家得到藏家和市场的亲睐,但毕竟这类艺术家所占比例还是较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