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之窗 >> 曹娥格谜探析
曹娥格谜探析
来源:“浮香斋谜艺”公众号  时间: 2023/8/19 20:06:53

以下文章来源于黄秀才读书学谜记,作者问樵

在谜史上,“绝妙好辞”谜有着特别的地位,并由之衍生出了曹娥格(有人认为其也叫碑阴格,也有人认为其为两个格,笔者认同前者,以两者为同一格)。在众多格谜之中,曹娥格可以说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而谜人虽都知之,但因其格法谨严,成谜极难,成佳更不容易,所以基本都敬而远之。笔者多方查证,只搜集到谜例70首左右(含部分类曹娥格谜)。专门对其论述介绍的,更是少见。今重读所搜集到的部分曹娥格谜,在前人论述基础上,略陈管见。

一、曹娥格探源

第一条曹娥格谜无疑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齑臼”,唐代《琱玉集》引《语林》作“蒜臼”)隐“绝妙好辤(辞)”四字,而且其不管是不是出自蔡邕本人之手,都是谜史上毫无争议的第一条文义谜(孔融、魏伯阳、袁康等人的谜严格讲并不能算真正的文义谜)。《韵鹤轩笔谈》据此称:“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甚至当代也有人说最早的谜格是曹娥格。这种说法,没有注意到谜作实例和谜格的出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混淆。此说法当代有多人已对之进行驳正。

“绝妙好辞”后还有一条广为承认的曹娥格谜,即是宋初的“许碑重立”谜(面为“谈马,砺毕,王田,数七”),见载于宋仁宗时吴处厚所撰《青箱杂记》。其实,当时的“独眠孤馆”谜,虽然论者不多,但也可看作是曹娥格谜,其被丁谓猜出,面为“西川狗,百姓眼,马扑儿,御厨饭”。明代《尧山堂外纪》等则定其为五代陶谷出使南唐时所题,“马扑儿”改为了“马包儿”。两谜时间相去不远,可以说是同时代的产物。

元代阴幼遇《韵府群玉》中,出现了“招饮答谜”之条,分别用“板户,公堂,斫脚,露丧”和“斑犬,良赋,趋龟,空肚”隐“闲馆暂屈”和“敬当赴饮”,实际就是两条曹娥格谜,但并未出现“曹娥格”之说。其亦见载于《古今谭概》《一夕话》等,《韵府群玉》《古今谭概》还指明其引自《古今诗格》,但此书查询不到其他任何信息。既是阴幼遇引用他人著作,则谜之产生则要更早一些,起码是元代谜作是可以肯定的。

按照《诗禅》的记载,目前可知的谜格最早产生于北宋,或由王安石所创。元明时期,逐渐产生了一些新的谜格。而“曹娥格”的正式出现,则首见于明末的《广社》。其“广社各格”下列有曹娥格,并列举了四条谜例。这是目前可见的典籍中最早出现“曹娥格”名词的。《广社》所举谜例未必都是广社成员所制,《古今诗格》《一夕话》《古今谭概》等也是辗转传抄,这都说明起码在明末,人们受“绝妙好辞”谜的影响,已经总结出了曹娥格,有了一定的格法共识,而且在民间受到欢迎,有一定的市场。

所以,说起曹娥格谜,我们可以追溯到“绝妙好辞”。但要说曹娥格的话,根据现有史料,我们只能限定在明末,在众多谜格中,它肯定不是最古的。

二、前人对曹娥格的论述

《广社》虽然出现了曹娥格,但并没有对其进行阐释。同是扬州地区的清代谜著《竹西春社钞》,也有曹娥格谜例,但同样没有注释。《韵鹤轩笔谈》约成书于道光之前,所论也只限于前述“灯谜有十八格,曹娥格为最古……”,并没有对其进行解释。但没有论述并不代表其没有规则,只是很少有人正儿八经的将其记录下来罢了。

目前可见较早对之阐释的,应是《隐林·二十四格谜》。其介绍只有八个字:“题里之字通宜分读”,即谜底的字,都要分开读,来和谜面相扣合。这个论述太过简单,无疑并不能全面揭示曹娥格之规则。《百二十家隐语·谜格丛编》抄此,并无新贡献。《撷绿山房隐语》也说:“谜底各字均作两字分读者,曰曹娥格。”其对曹娥格有泛化的嫌疑,并由此产生了碎锦格。

韩振轩编著《增广隐格释例》,继承了他的前辈张郁庭的观点,对曹娥格有解释:“题面两字一句,四句共扣四字,每字分读”,其所举之例就是“绝妙好辞”谜。其后还有按语:“此格最古,仿作须叶韵方为合格。”这个解释就非常清楚了,张郁庭、韩振轩明确了曹娥格的基本规则:谜面两字一句,一句扣一个字,底每个字都要分读扣合,再有就是谜面要押韵。其在按语中特别强调需要叶韵,是因为当时不少曹娥格谜都不叶韵。这点在张郁庭《古今谜话》中也有论及:“(许碑重立谜)遣辞入扣,与曹娥碑阴八字,同一机杼,以毕、七行韵,与妇、臼行韵同,足证古人文字,虽属短章,亦不率失规模。今人仿作多不叶韵,竟攀而刊之于书,未免率尔操觚,灾及梨枣矣。”

我们习见的曹娥格谜一般都是二言八字,但是《广社》所举谜例,即有两则二言的,还有两则三言的。此外还有四言的曹娥格谜。据《增广隐格释例》,三言之谜称为“独眠格”,明显源于“独眠孤馆”谜,四言谜称为“定远格”,则源于梁章钜《浪迹丛谈》所载冯定远“绝好宋诗”谜(谜面为“蚕吐五采,双双玉童 ,树覆宝盖,清谈梵宫”)。《增广隐格释例》说得很明确:“此二格立意与曹娥同,不过立面有二字、三字、四字之分而已,要皆以叶韵为是”,即都是曹娥格的分支或曰变体。

其他著作如《拙庐谈虎集》等也有介绍曹娥格的,但一般都没有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对此格少有贡献。

三、曹娥格谜体例分析

通过探究曹娥格谜之发展进程,结合韩振轩、张郁庭等人的论述,我们似乎可以总结一下曹娥格谜的规律。但是,对于何者为正格,何者为变格,所处立场不同,则认识肯定会有差异。比如王峰认为“绝妙好辞”谜是曹娥格之正格,其底四字都是左右结构,而“许碑重立”谜则“属于曹娥格的变格,即底字不局限左右结构,而可上下分读”。笔者不太同意这种观点。

曹娥格既然在《广社》的时代才出现,其格法也只能说在明代才定下来,而不宜直接上溯到“绝妙好辞”的时代。虽然“绝妙好辞”谜属于具体的谜例,但既是孤例,又无具体的格法说明,便很难说清楚其具体格法为何。如所谓左右分读,或只是巧合,其作者在创作之时,未必便抱着底必须是左右字的理念。“独眠孤馆”谜倘若真是陶谷所作的话,应是历史上第一条仿曹娥谜,其保留了谜面四句叶韵和底字左右分读的格式,但面由二言变成了三言;“许碑重立”谜保留了二言,但底字则变成了左右、上下分读混用。元代的两条“招饮答谜”,在二言和叶韵方面都和“绝妙好辞”谜一致,但在字形分读上并不一致,有左右结构的字,也有上下结构的字,特别是“闲”“赴”二字,都属于半包围结构,又是一种新的格式。四者对“绝妙好辞”谜都有继承,但也都有突破创新。

分析了《广社》之前的五条曹娥格谜,再来看目前最早记载曹娥格的《广社》中所列四条谜例,则不难理解其在当时的格式规律了:

论宦官 剑之鞘 啖禽肉 花如窖 诗刺鹑奔

卖树 兔林  你裳  我衿   楊柳依依

流已绝 菜欲灭  何处泉  将晚揲   浣花溪外

乌近兔 烧川路  与妇交  谈初度   明燭達旦

四条谜中,在面句讲,都是四句,但二言、三言不定,甚至是三言为主(超过半数);全部叶韵,无一例外。就底而讲,都是四字,拆分扣合,但是左右或是上下拆分则不固定。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韩振轩、张郁庭等人的总结,再参考此后的独眠格、定远格的出现,笔者对曹娥格谜之体例总结如下:

一、面必四句,句必叶韵,韵脚位置在第二、第四之末字。

二、面取二言至四言不等,但以二言为主。

三、底句必是四字。

四、底之四字必须都能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字(可混用),以扣合谜面。

简言之:面必四句,句必叶韵,面句二至四言不等,底之四字分读扣合。

当然,以上是根据《广社》时期的谜例做出的大致总结,到了《竹西春社钞》的清代中期,连叶韵的规则也开始被打破了。在笔者所搜集到的70多条谜例中,不叶韵的即有22条之多。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曹娥谜的谜面,从源头上看是属于诗谜的范畴(上古《弹歌》就是二言诗谣),而诗歌最讲究叶韵,若不叶韵,便失本真,而是真正的变格了。

四、曹娥格谜发展中的几个插曲

韩振轩《增广隐格释例》中还提出了一个“一箭双格”,一名“反曹娥格”。其所举谜例为:“杖、鞘、盟、羚”,射千字文“笃初诚美”,其乃张郁庭所制。其谜例更少,除张郁庭《古今谜话》外也未见有人讨论。这算是曹娥格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插曲。笔者推断此格及独眠格、定远格皆为张郁庭所创制、拟名。

清末王逸庵做过卷帘的曹娥格谜,除了倒读外,其规法和一般的曹娥格一致,但也属于曹娥谜之别裁。

另外,在《隐林》和《百二十家隐语》所举曹娥格谜例中,还出现了面不足四句的情况,如以“后羿射天”射唐人“张(长弓)旭(九日)”,以“野烧、鸿门”射“蕉扇”。这是根据曹娥格分读的规则而对其面句做出的新突破,在当时为部分谜人所接受并运用,甚至台湾当代尚有人如此标格。但其打破了曹娥格最显著的特征(四句、叶韵),也就变得没有特征了。所以后来谜界发明了碎锦格来总结此类谜作,将其与有明显自身特征的曹娥格进行区分。这也算是曹娥格谜发展历程中的小插曲。

《拙庐谈虎集》中,还收有一个“搭对格”,其谜例是“贵粟,瑞草。头目,羊枣”扣聊目二“种梨、捉狐”,其形式和曹娥格很像,但究其扣合,则完全不同。其将谜底拆为“重禾、利木、手足、犬瓜”,和面句对仗,乃属于遥对格之类的变种。柯国臻先生将其也归入曹娥格谜,明显不妥。

五、当代对曹娥格谜的探索和论述

相比人们对曹娥碑、绝妙好辞谜的关注,曹娥格谜显得很是冷落,有见地的更少。此处主要介绍柯国臻和王峰二人之论述。

柯国臻的《共同把“曹娥谜”扶上谜坛》曾在1985年的上虞曹娥谜会上宣读,可惜基本没有响应。其文章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曹娥碑诞生的原因;二、曹娥格下难成佳谜;三、否定曹娥碑题的说法;四、曹娥格的体格说;五、改革曹娥格的意见。文中作者搜集到了十条曹娥格谜(其中一条乃前引的搭对格),并对其加以分析。一面提出了“曹娥碑题隐语,是文义谜的图腾,为后辈谜人所信奉。如果对它的动摇,便失去了文义谜的理论依据”,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一面又提出了“曹娥格下难成佳谜”的看法。作者提出对曹娥格的改革措施,认为在保留其八字四句、底必四字、分读相扣的基础上,提出了放宽限制的意见:底左右分析还是上下分析不拘;可以采用搭对格那样的扣法、可以“直绎”逐字相扣、可以缀几个目成一底(集底)。最后,作者根据这些改良措施,还自行拟制了5条新作。柯文除多处文字误植外,还有几处错误,如谜例作者之误引,此不一一点出。

王峰的《曹娥格》不是论文,应该说是学术随笔。其以简洁的笔触,论说源流,辨其体格,旁征博引,对于曹娥格多有发明。其结语云:“由于谜格发展的必然,曹娥格谜已逐渐淡化了最初的特征,但它会意的体法、汉字的拆分、分读后形成的别解……,却是灯谜最初的本源,被一代又一代谜人发扬光大。”

另据柯文,1982年《新芽》第四期上刊登有沈阳邵作悌的《谜格琐谈》,对曹娥格的规定作出了分析,惜未曾见。

当然也有对曹娥格谜的批评之声,柯国臻的文章就是有感而发的。另外,翟鸿起、周剑豪所主编的《中华灯谜大博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年版),对曹娥格批评比较有代表性:“历来有关灯谜谜格的论述,都将曹娥格列为谜格首位,被赞为古格大格。这种人为的哄抬便将曹娥格捧到了谜格的尖端,同时也使其束之高阁,多年来从未有人作过符合要求的曹娥格谜,即便是勉强凑成,也不符合曹娥格的要求。原来蔡邕在碑阴上题字并没有标什么格,如果要冠之以格的话,叫‘蔡邕格’比曹娥格更为精当、确切。我们若以现代灯谜创作的法则要求所谓曹娥格谜,是完全不合格品,一是谜面不成文;二是该谜没有谜目;三是谜底属凑合起来的四个字,除作为谜史研究资料保存之外,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六、曹娥格谜在当代的存续建议

柯国臻提出曹娥格下难成佳谜,这是符合实际的,曹娥格的体例决定了其谜面构成和我们所强调的谜面必须成文的规则存在冲突,且很难调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历来制此谜者甚少。但他文中“曹娥碑题隐语,是文义谜的图腾”的说法,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绝妙好辞”谜在谜史上的地位,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王峰也说,“后人仿作,多是出于对曹娥碑隐的景仰和怀念,正如一些谜籍介绍谜格时,总是将曹娥格列作众格之首”。谜人对于曹娥碑隐是有一种情怀在里面的,不管其能不能制出佳谜,都不可轻忽。

但另一方面,无格胜有格是当代灯谜发展的大势所趋,更何况谜格中最难作、最难出佳谜的曹娥格。曹娥格谜在当下,大多数时候恐怕也只有被作为图腾给供起来,并不值得重新提倡,“扶上谜坛”之说,也大可不必。当代人若真有兴趣和精力,尝试着拟制一些原也未尝不可,但难成规模,也不能乱改。柯国臻先生试图对其改造,却效果不佳,而且其“直绎”甚至可以搭对的提倡尺度也不免过大,并不见得合理,还是保持其原有的纯粹较好。我们也可以将其作为谜界的活化石去研究,去怀念,作为一个切入点去反观谜史之演进,但也仅如此而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