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成语?卷帘)多事之秋
制谜:谭沃强;评析:赵首成
北宋词人贺铸有雅号“贺梅子”,乃因填有“梅子黄时雨”的这阙《青玉案》而得之:“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阕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故为当时乃至后世传诵不已的名篇。
清人刘熙载说:“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谜面便出自此词下片,谜底置卷帘格,以“秋之事多”回应剪裁去的领起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将原本是设问作答式的词意,经慧心妙手,改造为排比归纳体之谜意。既“一川烟草”,又“满城风絮”,再加上飘飘洒洒,似乎永无休歇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难道不是“闲愁的事物景象有许多”吗?故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此中,“秋”字通“愁”,或说“秋”即是“愁”,已为古代诗文中所常见(如宋?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谜人辄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毋庸赘言。所谓词中有谜、谜中有词,长短句与弹壁灯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古典文学意境的优雅和灯谜艺术表现力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