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 >> 语言的方程:闲聊猜谜民俗
语言的方程:闲聊猜谜民俗
来源:“龙海灯谜”公众号 作者:姚文学  时间: 2019/4/13 23:04:01

    三月参加合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换届选举大会,比邻而坐的是几年未见的老朋友骆岩先生。骆岩是“灯谜泰斗”吴仁泰老先生的弟子,现担任合肥市工人文化宫主办的《庐州灯谜》杂志编辑。他既制谜,又猜谜,近几年热心参与“庐州灯谜进校园”活动,曾带领合肥八中优秀选手荣登央视《中国谜语大会》金碧辉煌的大舞台,称得上是一位“灯谜研究的痴迷者”。

    猜谜现象,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一项趣味盎然的智力游戏。所谓“谜”者,就是以“言”表达种种巧妙的“迷阵”。有人认为,用口语表达的谜,称为“谜语”;以文字表达的谜,称为“灯谜”,其实二者并无明显界限。面对五花八门迷人的谜语,常常让人如入迷宫,如坠迷津,猜知不晓又欲罢不能,一旦破解谜底,总会获得一阵恍然大悟的开心欢乐。

    谜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艺术,尤其是与汉字相结的猜谜,更是我国所独有。一条谜语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个部分构成。谜格是提示猜谜的附加条件,即一种特殊规定,或特定的猜谜公式。谜语在古代被称为廋辞、隐语,灯虎,灯谜等等。猜灯谜雅称“射虎”,据说来源于汉朝名将李广射虎的故事。“射虎”是百发百中的象征,民间用它作为猜谜的代名词,猜中即为“射中”。

    千百年来,每逢元宵佳节,观花灯,吃元宵,猜谜语,是中国人习惯的生活方式。这种欢度节日的喜庆民俗活动,由古代传承至今,方兴未艾。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谜也。”由此可见,猜谜活动自汉魏时期就已开始盛行了。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描写才子杨修猜中曹操所写“合”字,即“一人一口”之意的细节。《红楼梦》更有多处写到大观园里的猜谜趣事。在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张居正》中,作者熊召政安排过两回关于猜谜的故事,一回是“众言官吃瓜猜野谜,老座主会揖议除奸”,一回是“猜灯谜说龙马精神,献颂诗免百姓欠赋”, 说的都是猜字谜的情节。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偶见街头算命先生胡编乱造骗人钱财,信口打出一道谜语:“上无半片之瓦,下有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嘴里阴阳怪气”,当随行者半天猜出谜底是一个“卜”字,无不捧腹大笑,又深深折服冯的才气。清代学者纪晓岚,博学多才,性格幽默,在民间享有盛名,被誉为“铁嘴铜牙”。纪晓岚聪明超人,不仅擅长对对联,也是猜谜、制谜的高手。他曾以“猜谜”二字为谜底,以长篇对联的形式,制出这么一幅谜面:“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也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细细品味这则谜语,对仗工整,文词优美,句句贴切,念起来也朗朗上口,真乃连珠妙语也。

    古往今来,猜谜娱乐,在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圈子里流行,在民间更受到一代又一代男女老幼的广泛喜爱。田间地头,堂屋庭院,夏夜月下,冬阳墙根,随时随处,都能看到老者打谜给少者猜想的欢快场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几代农家后代幼小时都受到过这则谜语的开蒙,无不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素打荤猜”与“荤打素猜”是谜语中的另类。“富开味,穷开心,打个谜语提提神。”男人之间,聚集一处,为了掀起娱乐高潮,往往会玩起“荤打素猜”的猜谜把戏。“你不动我不动,你动我也动,你动我高兴,我动你出水。”这个谜面容易让人错误地联想到男女之间的床第之欢,当得知谜底是“钓鱼”这项活动时,全场哄闹。猜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像一支短笛,野调无腔,却能消除人们生活的寂寞,驱除体力劳动的疲惫。谜语,通过汉字音、形、义的无穷变化扣合谜面和谜底,扑朔迷离,曲径通幽,常常引起人们探微索隐的浓厚兴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