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道是儒臣,戡乱是勋臣,辅治是贤臣”(病史描述语)曾有三高
作谜:陈 挺 赏析:郑长彦
面文所取文字乃清刘长佑挽曾国藩联中语。曾国藩与刘长佑皆为著名湘军统帅,清末之封疆大吏。且惺惺相惜,更曾国藩对刘有知遇之恩。挽联全文云:“赞道是儒臣,戡乱是勋臣。辅治是贤臣,品硕重三朝,论定盖棺,何止名齐韩范。孤陋不鄙我,隔阔不忘我,覂蹶不弃我,旧官仍五岭,缘悭执紼,空教泪洒湘漓”。曾文正公一生为官品行能力是:赞道,辅佐政教;戡乱,平定叛乱;辅治,辅佐治理政事。崇高品德威重三朝。谜人利用云曾公之优异处之语,婉转搬弄使与谜底同步。断底读如:曾/有三高。操持之功如鲁班之弄斧,物成而见工巧。“三高”医语乃言“血压、血糖、血脂”之超标。“曾有三高”即“曾经患有过三高之症”。入扣谜底则指作“曾国藩有三种能力之品位超人”“曾”由原“曾经”而代之“曾国藩”其人。曾字之别解与三高之变意,遂使被人避嫌厌弃之疾而成褒名臣之赞语。顿觉趣生须臾,势显堂皇,令人喜读。陈君数年于佳作多有斩获,谜思具独见。辄以成文为题,更常有美食入口,品味自高矣。
曾公本儒士,拳勇不能及诸将,掌军机乃长于谋定运筹,挽其之人有曰“武纬本文经,为汉唐后儒臣吐气”自有其道理,儒将名不虚称也。或言其也曾败与太平军,未必如人说之了得。余认为,胜败兵家之常,虽古之名将亦未尝累胜。盖天下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绝非夸辩之徒耳。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犹五攻臧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危于祁连,殆死潼关,然其不配用兵乎!盖棺论定。以曾公之能力品行,刘长佑所言得当,谜人以其语赞曾三高亦非谬也。
更以一计对一计(文学名词)译诗
作谜:陈颖炜 赏析:杨耀学
这是一条自荐获奖谜作,用离合法形扣精当,充满新意。“一计对一计”,大意是:双方斗智,施展各自的计谋,针锋相对,你妙我更妙。如果将“一计对一计”这五个字重新组装,即可变出“译诗”两字,字的幻变、谜的神奇,来源于谜人的巧思。谜人的眼光就是独到,你不服不行。
分析创作过程,细看“译诗”二字,就会发现它们有共同部分:“计”和“一”。至于“计”和“一”的分布,二者略有不同,一位穿插,一为附后。去除“一计”,两字剩余部件分别为右上的“又”和右下的“寸”,恰恰可合成“对”。这种天作之合靠谜人发掘。至此“一计对一计”已是骊珠在握,又能成文,又能应底。然而,仅以这五字布面,是无示离合,还缺抱词。怎样才能把这番形变用合适的字概括出来?考验谜人遣词用字的时刻到了!假如我们用“* 以一计对一字”的方式,让你在此填一个字,你会选用什么字?从意义上,可选“总”“常”“恒”等等,只有能选出“更”的才是谜人。“更”的意义,在面上,是更加之意,读四声,你能我更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扣底时,意为变更,读一声,这个“一计对一计”,是变动、变化、变更、重新摆布和组装了的。“更”字千金不易。好比苏东坡佛印黄山谷秦少游对缺一个字的杜甫诗各自补上,四人四种,谁也不对,一查原诗还是杜甫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