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人谜事 >> 《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序(共三篇,作者:郑百川、郑育斌、赵首成)
《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序(共三篇,作者:郑百川、郑育斌、赵首成)
来源:本站  时间: 2018/4/3 22:06:33

编者按:《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一书,已于近日出版,特录该书序言三篇,以飨读者。

《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序一

郑百川

“为谜事入南疆到北国,从东海入西陲,挤火车,坐轮船,赶飞机,大包小包装满谜书、谜条、奖品,提着背着拉着,到处留下风尘仆仆奔波劳累的身影,他快步如飞,健壮的体魄,有力的双臂,使不完的力气,令我钦佩不已,连年轻的小伙都甘拜下风。”读到前东方文化馆吴超先生写于《月夜思念——向老一辈谜家学习什么?》 中的这段话,相信每个行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谜坛的人,都会知道说的这个“他”是谁,因为这段话活生生地描述了一位香港老谜家给人的第一印象。

刘公、雁老,是人们对香港刘雁云先生的尊称,但更多人称他为“刘先生”,这称呼包涵着谜友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更见其平易而近人。“刘先生学龄期遭国难,投笔从戎,退伍后定居香港,入消防局,数十载铁与火生涯,体魄强健,意志坚定,以‘武夫’而醉心灯谜,更利用地利,致力两岸及海内外谜事交流,被誉为“谜国雁臣。”(见《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丛书?编印说明》)膺“谜国雁臣”之称者,前有广东顺德籍,谜坛亚圣黎六禾(国廉),其于民国初年任职京师,有一年一度往返京粤,传递两地谜作,促进南北交流之绩而获此美誉。而刘先生则“华夏大地上凡是有灯谜组织的地方,他哪里没去过?滇池湖畔,东海渔区,边区的绥德窑洞,塞外的银川民居,还有大漠边缘的西北铝加工厂……从南到北遍访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谜界……走访泰华谜界,在这个佛国的土地上,近二十年来为了灯谜事业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在狮城新加坡……在槟城,东南亚只要有灯谜的地方,就有刘先生的足迹。”(引自田鸿牛《人?桥》)而张哲源在《谜海观潮》中也说“他以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心,毅然地担起了沟通两岸谜界的重任……实现了两岸灯谜文化的正式交流,这里面有刘先生的一份功劳。随后,他又利用香港作为灯谜资料义务‘转运站’,起了联络的作用,赢得谜友的尊敬。”

刘先生为弘扬中华谜艺奔波劳累之余,注重华文的修养,致力于谜艺的提高。台湾谜家周宏松先生在其著文中说道:“雁老春灯巨制,率能与时俱进,既不灶因人热,亦不固步自封,不惟文辞条理,灿然可观,抑且戞戞生新,机杼别具。近世以还,人不悦学,泰半玩岁愒日,浪抛心力,而雁老则力学不倦,秉烛犹明;蕴蓄精博,源远流长,之所以能比肩前修,抗手时贤,擅美香江,无惭名家,良有已也。”可谓略尽刘先生谜艺学养之概,至于刘先生之具体谜作更得海内名家赏评,如其“萤火虫”射“有点不自然”谜,福建方炳良先生评曰:“斯谜面底明白如话,运思暗伏玄机,熔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炉,足见作谜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腕力。”安徽吴仁泰先生于“归家依旧两袖清”射“还是这样干净”谜则曰“底面关合,纯用大笔挥洒,不着一丝纤巧,借虚托实,浑脱大方,妙!妙!”;其“两岸齐声呼统一”射“出口合同”谜,香港杨永可乃有“谜有气势,亦传心声,谜底四字全以神行,而合同既作‘会合相同’释,则又在莽莽苍苍,涵混无间中见细微工致矣!”之评;深圳赵首成君则以“此为典型的‘潮汕韵谜’,其拟面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而且音韵和谐,琅琅上口,读之令人齿颊留香,猜之使人逸兴遄飞。”评点“湖心倒影溶溶月;雁阵斜飞细细风”射“瀚”字谜,不掩其佩服赞叹之情;广西叶国泉君则在评完“背心之作”射“两手空空,不得要领”后论曰:“如果说在灯谜创作上有雅俗两种流派的话,那么刘先生应当属于‘雅俗兼备’一派……由于刘先生在创作时能牢牢抓住‘别解’这根红线,加上自己独具匠心,巧妙运思,将会意、拆字、象形、谐音等多种手法熔于一炉,因而最终能打造出诸多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谜作。”可为刘先生谜作风格总体之评。

三十多年来,海内外谜界对刘先生的秉性、学养、谜风,为中华灯谜之种种努力,备极赞誉。但刘先生对此自有说法,如1995年中华谜报发起为刘先生祝寿时,刘先生在《敬告谜友书》中说“近日阅《中华谜报》刊登,谬称老朽为‘谜圣’,使我晴天霹雳,羞愧万分,继而汗流浃背,彻夜苦难入睡,至今还耿耿于怀,惆怅终日,为免除以上烦恼,恳期此次发起为我祝寿,赐我谬号之挚友们,尽速取消停止以上二事,以免陷我于‘自大’、‘不义’之名。”又如刘先生于《雁云谜踪》跋中曰:“数十载从谜,乃余寻找欢乐,学习华文之漫长历程,此情日久弥笃,年老愈坚。至于交通两岸,跋涉内外,则余喜旅行,好交游使然,因之裨益国际灯谜交流,为海内谜界共见,而从中所得心情之愉悦,学识之增进则惟余自知。”先生所言云云,确出真心,亦其以传播灯谜、联结海内外谜脉为己任之抱负所使然。而不以功臣自居,兢兢孳孳,则非具涵虚胸怀,谦逊品德者之所难能。然事有公论,正如泰国谜家马维克(文凤)先生,针对刘先生“香港弹丸之地,谜友不多,对谜坛贡献不大”的说法,反驳说“其实呢,‘谜国雁臣’,他为海内外谜学交流立下汗马功劳;是谁都知道的。”(见《谜海观潮》)而吴超先生于《月夜思念》中曰:对比“黎国廉先辈,今雁兄功绩早已超过‘谜国雁臣’的美誉。”青岛谜界耆宿张鹤绵先生于此,则持“难以概其劳,未足毕其功”之见(引处同上),的是确评。

余与刘先生相知时久,早时于《豉椒牛柳》与《港泰归来话谜情》中亦多述刘先生之人品、业绩。先生曾私下嘱余,“今后勿作宣扬之辞,老朽定当再尽余力。”诚然,以刘先生之为人宗旨,认定之事,决不因时冷热。近年,刘先生因年龄与身体关系,已不复往年之奔波,谜坛亦少见其身影,但其热情执着、健壮高大的形象,总在我辈左右,长立谜坛之上,他对中华谜事之影响,将无处不在。

兹次,叶国泉、黄英章两谜友编《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一书,电命余为此书作序。自思刘先生海内共知,“前人之述备矣”,何须赘言,于是缀合种种,以此缴令。

丙申年冬日于耐斋

《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序二

郑育斌

听闻《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即将出版,我无比欢欣。如果借用一句网络用语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喜大普奔”!

担纲主编刘雁云这部新著的叶国泉先生,嘱我为该书写序,并建议我主要从“其人”入手,因为介绍刘老“其谜”的文章已不少。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叶先生对我与刘老的往来情况颇为了解。

我与刘老初次谋面是在1989年漳州首届中华灯谜文化节上,之后又在各地谜会上频频相处。后来,刘老每年都到厦门看望、关心我,几乎每次都是在厦门小聚两天,然后由我陪同到我老家诏安看望家父,再赴潮安探望谜坛泰斗郑百川先生,如此“三点一线”,持续了十多年。但是,近几年,刘老因年事高,腿力不济,家人不让他外出参加一切活动。于是,我每年都到香港拜访他老人家,聆听他教诲。有时也和少梅姐、泽权君、沃强君、宗勤君、或文明君等同仁一同赴港。

    刘老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广东惠阳。15岁即毅然投身于抗战爱国大潮。26岁定居香港,就职于消防局并任队长,有过十载的戎马生涯及三十年的消防生涯(后来刘老常用笔名“碔砆”,即为纪念这段人生经历)。之后又从事鞋业生意,直至退休。

刘老最早接触灯谜是在澄海读初一的时候,当时学校经常有灯谜活动。他的灯谜创作,则始自35岁时。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刘老凭着弘扬中华优秀灯谜文化的坚定信念,以极大的热情、非凡的毅力投入到灯谜的传承和创作,从不吝惜自己有限的财力和有限的精力。

     由是,刘老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代谜国雁臣”。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经常穿梭于大陆及港台、海外灯谜团体之间。1989年,在他的促成下,由台北、台南、高雄三地谜家组成的台湾灯谜代表团,参加了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这是海峡两岸谜界往来中断了40年余年后的第一次正式灯谜文化交流。至此,大陆与台湾的谜艺交流日益频繁,渐成常态。刘老是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元老,曾任首届副会长兼外联部长。他不负众望,把外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漳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后,刘老马不停蹄地走访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与海外华人灯谜组织及谜友深度沟通,在他的感召之下,东南亚众多华人谜友先后参与到祖国的谜事中来,有力地推动了海内外谜学交流。

由是,刘老为了灯谜多次慷慨解囊。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大陆与海外通讯渠道不够畅通,谜友间互不熟悉。刘老注意到这个情况,经常把他手头重复的海外谜书赠送给大陆谜友。我书架上的《湄江春灯录》即是刘老所赠,相信大陆不少谜友也曾得到他馈赠的谜书。刘老还经常把台湾谜学会会刊《谜萃》复印几百份,邮寄给大陆谜友,每期邮寄费近两千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还不止是邮费的问题,每期刊物的包装、信封的书写,不知要耗费刘老及其夫人多少心血!刘老并不富裕,退休工资也就六千元,每月近两千元邮寄费对他来说并不是小数目。2004年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时,为了把成立活动举办得更加精彩,刘老又为会务捐赠经费。刘老在香港的居室并不大,儿子看到他每天在局促的斗室小桌上搞创作,就给了他一百万港币,让他改善一下居住和创作环境。没想到刘老把这笔钱存到香港银行,用来成立基金会,基金利息一半用于社会助学,一半用于灯谜艺术事业,并在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会刊《中华谜艺》上设立了“雁云灯谜艺术奖”,奖励灯谜优秀作品。当时命名时,刘老不让冠“雁云”两字,最后在百川先生及我的坚持下,才定下了“雁云灯谜艺术奖”这个名称。

由是,刘老严于治学勤于创作。刘老非常谦虚好学,在为外联工作奔波的同时,他的谜艺也日益精进。不管是在飞机上还是旅馆里,一有空闲,他就研究谜艺。我多次与刘老共寝室,经常发现刘老凌晨2点左右就躺在床上看书制谜。在交谈中,他说这是他坚持了多年的一个习惯。他制谜追求雅俗共赏,喜用典故,但不用僻典,爱借用格律诗句,也善于自撰谜面。刘老曾于《中华谜艺》上连续十多期悬谜征射,既为了活跃谜事,也期望借此听取、吸纳海内外谜友对他作品的意见,其对谜艺的勤研精神于此略见一斑。

由是,刘老奖掖后学不遗余力。刘老一直认为传承灯谜需从青少年抓起,因而他经常亲力亲为,无私地扶持校园灯谜活动开展。他曾先后受聘为顺德、汕头等地多所中小学校灯谜社团顾问,孜孜不倦地给青少年学生传授灯谜知识,并赠送了大量的灯谜学习资料。记得2006年,我应邀到新加坡讲学,刚走出新加坡机场,就看到专程前来接我的刘老和新加坡灯谜协会原会长陈惜生先生。之后,刘老连续近半个月陪我往返于新马两地。作为后学的我,每忆及此事,都万分感动,一辈子永远忘不了。且不说刘老是德高望重的谜家,光论年纪,就足足长我42岁。

其实,刘老高尚人格的表现远不止于灯谜相关活动。刘老视名利如过眼云烟,对于谜坛个别不良行为,他嗤之以鼻。他一生正直,真实质朴,厌恶虚伪雕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从不改变他那平实的心境和简朴的生活。2008年汶川地震后,刘老不顾危险及路途艰辛,与顺德少梅姐、泽权君、一起到汶川慰问受灾群众,带去了大量服装及日用品,还在灾区悬谜展猜,利用灯谜鼓励灾区群众重建家园。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很早就立下遗嘱,与家人约定,在他身后将其躯体捐给医疗机构,以造福后人。其崇高品格,令人敬仰!

天不老,地不荒。在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这块土地上,刘老始终以乐于奉献的人格魅力、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海纳百川的大家风范,赢得了海内外谜友的尊重和爱戴!

谨记下我所了解的刘老二三事,权作本书序言。本书中描述刘老动人事迹及佳作的篇章甚多,就让读者朋友自己细细品读吧。

丁酉初春于文心阁 

 

《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 序三

 赵首成

 刘雁云先生素有“当代谜国雁臣”和“谜坛奇人”之称。

 提起“当代谜国雁臣”,是由于上世纪20年代广东顺德出了一位“谜中亚圣”黎国廉(字季裴,号六禾)。黎氏每年如大雁般地往返于京粤两地,坚持将“北平射虎社”同人的创作、研究动态及新作品交流至粤,又把粤地的谜事活动讯息和谜作传播来京。他不辞道路奔波,不惮风霜劳乏,于灯谜这一优秀传统艺文的承传、发展,厥功至伟,故被当时的廋人社友们赞为“谜国雁臣”。而刘雁云先生自上世纪80年代退休后,即携着谜书谜笺,带着深情厚谊,南来北往、四面八方,日复一日、穿梭不息,在大陆与港台海外之间织起了中华灯谜艺术的纽带,架起了中华灯谜文化的桥梁。倘或允许穿越时空,让黎六禾弹冠振衣走来人间,与刘先生会晤于香江,坐而论道,互较高下,我们就可以有趣地发现:“当代谜国雁臣”无论交流的时长、跨度、频度,以及作用之重大、意义之深远,都绝非这位“原生态”的“谜国雁臣”所能望其肩项者。

 谜友们称颂刘雁云先生为“谜坛奇人”,既缘于其传奇身世:“十年枪林弹雨、戎马生涯,给他的血肉之躯留下了七道弹痕,成为抵御外侮浴血奋战的明证”(引自《百年谜品?刘雁云》,下同),“作为消防队长,他赴汤蹈火,无私无畏,敬业爱岗,保卫港民人身财产安全达三十年之久”,“他又抡过工厂的铁锤,经营过鞋业的生意,直至1983年从任职董事长的皮鞋公司正式退休”,亦军亦警,亦工亦商,一生长怀赤子之心,壮烈奋发,感人至深。又缘于其行为风范:秉持“振兴华夏文化,宣扬炎黄传统美德,恢复守望相助精神,联系全球华裔感情,让中华文化扎根弘扬于彼邦”的信念,推动两岸四地和新马泰华人世界的谜事发展,登高一呼,响者云集;“近闻有谜中道友欲谬称老朽为‘谜圣’,使我晴天霹雳,羞愧万分,继而汗流浃背,惆怅终日”,极力婉辞“谜圣”之美誉;“经常慷慨解囊助贫、助残、助学,积极动员全家人定期献血,写遗嘱决定全躯捐给国家医学事业”,虽“禀性淡泊,生活无华,布衣斗室,清茶淡饭”,但却不遗余力,无私奉献。其云水襟怀、松柏情操,其高尚精神之与人格魅力,令无数谜人景行行止,敬佩不已。如此种种,刘先生于芸芸众生、凡夫俗子中,焉得当不起一个“奇”字?!

 笔者自198710月青岛“‘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夤缘结识刘先生以来,举凡19885月上虞“华夏曹娥谜会”,19917月北京“全国灯谜艺术研讨会”,19942月上海“‘申懋杯’东方谜王赛”,19948月保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199510月南京“新世纪重阳谜会”,19976月湖州“灯谜艺术研讨会”等一连串谜会活动中,皆能见到刘先生那矫健的身影。及至迈过千禧之年,尤其是笔者移居“观海听涛”的深圳后,与刘先生见面的机会更加多了起来。譬如2007年夏日的潮州广场谜会、秋月的漳州环保谜会,2009年岁底的揭阳国际迎春谜会,2010年“新客家风采”国际谜会,2011年顺德谜协成立三十周年庆典谜会,2012年“首届中华灯谜文化节”等,亦无不有缘与刘先生欢聚一堂,再次听到他那爽朗的笑声。时间最近的一次,也算最欢悦的一次,则是去年10月与李德生老师、柯克斌小友专程赴港拜访刘先生。在刘先生老夫妇俩居住的虽不宽敞,却拾掇得有条有理的小屋里,我们向他送上“金虎奖?终身成就奖”的奖杯、奖金、证书,并聆听刘先生一抒胸臆,回忆昔人往事,畅谈对当今谜坛的种种看法,以及对中华灯谜“金虎奖”评选方式的有关建议,堪称收获良多,不虚此行。

 刘先生的灯谜著述,20041月曾出版过一册《雁云谜踪》,列为“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丛书”之四,笔者有幸参加过此书“谜作选注篇”的字谜选注与“名家评析篇”的部分谜作评析事务。全书由郑百川先生董理编纂,“刘先生从谜,以活动见胜,因活动在在需谜,故其创作极丰,且手法多变,特具谜思。所以本书以谜作为主,按目分属十五类,每谜加注”,“‘涉谜杂谈’与‘谜刊导语’则体现了刘先生于谜事交流之见解与期望”(《雁云谜踪?编选说明》)。此书甫就,即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同嗜者求之为难。设若不为长者讳,此书则还存在着一处张冠李戴:笔者署名“肖耳”发表在《中华谜联》1996年第1期《融百家精华  成一家风格——介绍当代“谜坛功臣”刘雁云先生及其谜作》里的13则评析文字,被误植在“杨永可”先生名下。瑜不掩瑕,这庶几可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今欣闻南宁叶国泉兄等拟为刘先生重编一部《当代谜国雁臣刘雁云》,旨在发动谜友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陆机《文赋》语,下同),期能“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始得“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以见树我谜坛之典型,扬我艺林之清风。为兹,谨赋短章一首,聊表祝贺之忱:

              奇矣香江矍铄翁,襟怀洒落似青松。

              云罗万里飞鸿雁,千载廋坛颂大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