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 >> 灯下嗨: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灯下嗨: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
来源:“ 苏州灯谜”公众号  时间: 2017/8/24 21:51:06

原标题: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灯谜中的地方传统文化


    地方传统文化是在相对区域内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包括地方观念、语言、文艺、风俗、礼仪、节日、名胜……等等。随着时代的变革,人口流动的频繁,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觉得原有的地方传统文化被逐步淡漠、颓萎。城市的改造、拆迁,使许多名胜古迹荡然无存,原来穿插在城市间的桥、弄、路、亭在我们的眼帘中渐渐消失;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我们的孙子辈对地方方言只会听不会说。熟悉的过去正在成为我们纸笔间的美好追忆。据守、保护地方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今面对的极其重要之课题。

201777日,我们应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谜学分会邀请,赴姑苏观摩“平江杯”(2017)苏州校园灯谜艺术节。有机会聆听到久违的、带有磁性的吴侬软语;目睹了内涵丰富而平时不太留意的吴地礼节。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本次灯谜艺术节的赛题更是涌现了不少具有吴地特有文化气息的谜作,使人为之喝彩。

(—)以苏州当地的路名及地名为题

    如:“劝君更尽一杯酒”(4字苏州路名一)干将西路(作者:胡文明)

    “学习不守旧,观念不守旧,知识不守旧,健步走正道(3字苏州路名二)三新路,莫邪路”(作者:朱元达)

   “智多星是智多星,及时雨是及时雨(3字苏州行政区划一)吴江区”(作者:翁永刚)

 (二)以苏州名胜为题

    如:“桂花开山塘(3字周杰伦演唱歌曲一)七里香”(作者:陈志强),山塘即“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长约七里,称七里山塘。

    “吴都阊闾知多少(地名连古迹,共4)苏州盘门”(作者:俞湧)

(三)揉入苏州方言俚语为题

    如:“吃排头,没劲头(8笔字一)拐”(作者:武骝),其中“吃排头”即是苏州俚语,意为受斥责、挨批评。

    “一心两用要勿得(11笔字)惚”(作者:王进),其中“勿”字在此处用苏州方言不读[wù]而读[veh] (声调:阳入)

    “姐姐且走妹未离,囡在屋里她去也(少笔字)女”(作者:汪寿林),其中的“囡”也不读[nān]而读[noe](声调:阴平)

(四)以吴地历史人物入题

    如:“老大泰伯,老二仲雍(3字电视节目用语一)第三季”(作者:沈人安),泰伯者,吴地人文始祖也。

(五)更有吴地文化与其他文化相结合而入谜者

    如:“吴郡、吴门、吴中(古代作家合称,共2字)三苏”(作者:陈志强),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而谜面之三种称号具乃苏州之别称,故紧扣“三苏”二字也。

(六)以吴地家用老物件为题

    如:“甫到上海,宽心复习(2字夏令用物一)蒲扇”(作者:汪寿林),此物如今已极少得见,但却在灯谜中让我们回味了一下儿时夏日晚间左邻右舍聚在树荫下摇蒲扇纳凉的感觉。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地方传统文化口口相传、代代延续,是区域性的生命故事、美学态度,这种原发性的创造力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染力。如何让这种创造力与灯谜艺术碰撞出火花,让她们在这个时代更具生命力,把据守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使命从传统带到现代、从中国带到国际,把这些地方传统文化复活成看得见的风景、带得走的情怀,衍生给下一代,我们要切切实实做更多的尝试、下更多的工夫。从这个角度而言,苏州谜界、苏州谜人已经在着力践行,赞一个!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