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灯谜入门 >> 张红雄:叩开谜宫之门——猜谜制谜常识
张红雄:叩开谜宫之门——猜谜制谜常识
来源:作者:张红雄 原文发表时间:2009年  时间: 2017/4/8 19:13:48

我认识的谜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们在谜台前屡屡有所斩获,且平时也能制出不少好谜;倒是有不少知识颇为渊博者,面对灯谜总感到无从下手,虽有满腹才学但在谜台前无从展示。出现如此反差的原因,在于前者摸清了灯谜的门道,而后者尚未掌握猜谜制谜的一些基本技巧。猜谜制谜固然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初学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猜谜制谜常识。哪怕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只要摸清灯谜的门道,并注意读书积累,猜谜制谜都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本文要介绍的就是猜谜制谜的常识。

一、谜语与灯谜

对于谜语和灯谜两个概念的区别,也许不少读者尚不太清楚,所以有必要先厘清这两个概念。

我国的谜语,古称廋(音sōu,意为隐藏、藏匿)辞、隐语。谜语在我国起源很早,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谐隐》中指出:“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而灯与谜的结合,则是在宋代。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记载:“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前后张灯五夜,……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

一般认为,谜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谜语包括事物谜和文义谜,而狭义的谜语专指事物谜。文义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灯谜。为帮助大家理解事物谜与文义谜的区别,我们不妨来揣摩一下以下两则作品:

谜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一种物品)

这是一则事物谜,谜底是“画”。

谜例:开山造田(猜字一)

这是一则文义谜,谜底也是“画”。

事物谜(狭义的谜语)与灯谜的区别是:(1)事物谜的谜底局限于“事物”的范围内,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灯谜的谜底则几乎无所不包,从理论上说,任何字、词、句都可以作为灯谜的谜底。(2)事物谜的谜面一般是对事物的特征、性能、状态等的描述;灯谜则是从文义入手,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结构形态及其变化等特点而制作出来。(3)事物谜的谜面一般较长,我们平时见到的以歌谣形式出现的谜语,几乎都是事物谜;灯谜的谜面一般较短,有的灯谜甚至只用单字作为谜面。下面介绍的猜谜制谜常识,主要是从灯谜方面而言的。

二、灯谜的基本结构

一则完整的灯谜作品,一般包括三个要素,即谜面、谜目和谜底。

谜例:妈妈的吻(称谓一)  母亲

                      

       谜面     谜目    谜底

谜面是已知条件,作为寻找谜底的依据;谜目限定了谜底的范围,同时指示了猜射的方向;谜底是谜题的答案,或者说是隐伏在谜面中的“灵魂”。

谜面一般是精炼的短语或字词,几十、上百字的谜面较为少见。完整的谜目应该带有数量词,如“字一”、“唐诗一句”、“中药二”等。在书写或印刷灯谜时,数词“一”可以省略,但“二”以上的数词不能省略。

有一些使用谜格的灯谜,还在谜目处标注谜格,刊登时谜目与谜格之间一般用间隔号隔开。

谜例:相顾不相识 (哲学名词一·卷帘)  人生观

                       

        谜面      谜目       谜格     谜底

这则灯谜之所以要标注卷帘格,是因为谜底“人生观”必须倒过来读作“观生人”(意谓看见的是陌生的人),才能扣合谜面。关于谜格,本文后面将展开作介绍。

书写谜笺时,谜格通常写在谜目之前。另外,在潮汕地区,灯谜被写上谜笺时,常在谜面之前加上谜号。谜号类似笔名,是制谜者作品的标识。谜号的主要作用在于:当多个制谜者同时悬挂谜作时,猜者报出某则灯谜的谜号,制谜者本人就会留意报猜的谜底是否正确,并做出反应。

 部分灯谜作品中的谜目,常以约定俗成的缩略词出现,初学灯谜者应该有所了解。现辑录部分谜目缩略词于下,供对照识认。

简称         完整名称

影目--------------电影片名

视目--------------电视剧名

近人--------------近代人物

时人--------------当代人物

聊目(或志目)----《聊斋志异》篇名

三国人------------《三国演义》人名

红人(或石人)----《红楼梦》人名

泊人--------------《水浒传》中梁山泊108将姓名

泊号--------------《水浒传》中梁山泊108将诨号

列人--------------《东周列国志》人名

西厢(或六才)----《西厢记》

幼学--------------《幼学琼林》

五唐--------------五言唐诗

七唐--------------七言唐诗

诗目--------------诗歌篇目(如唐诗目、古诗目等)

市招--------------商家招贴广告词语

刊名--------------期刊名称

此外,潮汕谜界对方言俚语类谜目有约定俗成的界定,即“口语”为两字(如“色水”),“口头语”为三字(如“无道行”),俗语则不少于四个字(如“白间无然”)。

三、灯谜的三条基本规则

(一)谜面必须成文

灯谜虽是文字游戏,但它也要遵循语言文字规则。谜面可长可短,可以是汉语也可以外语,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符号、图案或实物,但通常还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谜面的文字,凡是多于一字的,必须是符合语言规范的词、句。换言之,谜面必须成文。如果谜面有悖语言文字规范,则属病谜。

谜例:必刀(成语一)心有余而力不足

谜面“必刀”,纯粹是制谜者为将就谜底而生造的词,根本不成文。这样的谜面,明显存在语病,也有悖文理。所以,不管谜面与谜底如何扣合,该则灯谜只能归入病谜之列。

(二)面底不能相犯

为了突出“隐”的特点,谜面必须规避谜底中的任何字。也就是说,谜面中的任何字与谜底中的任何字不能相同,否则就是面底相犯(俗称“伤谜母”)。谜面中有与谜底相同的字,叫“犯底”,也叫“露春”;谜底中有与谜面相同的字,叫“犯面”。不管是“犯底”还是“犯面”,都违背灯谜规则。

谜例:“更上一层楼”(体育名词一)引体向上

此谜若从谜法看,谜面与谜底的扣合是贴切的,但因为面、底皆有“上”字,故为病谜。虽然可以加注“露春格”进行补救,使此谜得以成立,但是这样一来,作品的水准就大打折扣了。

面与底的相犯,有一种比较隐蔽而容易被忽略的情况,叫“通假相犯”。所谓通假相犯,是指谜面、谜底用一对通假字相扣。

谜例:脸上生桃花(书法家一)庞中华

此谜的面、底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字,但因“华”字古通“花”,故属相犯。

(三)谜底具有唯一性

一个谜面,在谜目所限定的范围内,有且只有一种谜底。如果因为制作者的疏忽而在猜射时出现了多种谜底,则说明其谜作不严谨,属于病谜。

谜例:半推半就(字一)

这则灯谜,既可猜“掠”,也可猜“扰”,故为病谜。补救的办法是将谜目改为“十一笔字一”或“七笔字一”,使灯谜能够锁定唯一谜底。还有一种比较巧妙的办法可以补救,就是在谜面中添加起限制作用的词、句,使谜底具有唯一性。

谜例:半推半就,勿作“扰”字猜(字一)掠

此谜是在上谜的基础上增加了“勿作‘扰’字猜”这句话,从而排除了谜底“扰”,避免了多底。但是,不管如何补救,这样的谜作终归不是上乘之作。

当然,同样的谜底可以有不同的谜面,而同样的谜面也因其谜目不同而可以有不一样的谜底。

四、灯谜的本质属性

潮汕人说猜谜要有“横窍”,这道出了灯谜的本质属性——别解。灯谜之所以为灯谜,并且有其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灯谜具有别解这一本质属性。

所谓别解,是指对谜面或谜底文字的理解,要有别于语文范畴的解释,即不能像辞书的解释那样去理解灯谜中的字、词,而应该有意地利用汉语文字的特点进行曲解。正因为有了别解,灯谜才凸显“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的艺术特色,猜出来的谜底才能让人感到出意料之外入情理之中,故谜界有“别解方成谜”之说。

必须指出,仅对谜面或谜底的通常含义进行解释的,不能成为灯谜。

谜例1:学先进,赶先进(成语一)后来居上

谜例2:武则天登基(成语一)后来居上

显然,谜例1的“谜面”与“谜底”只不过是词义互释而已,因为“后来居上”本来的意思就是说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所以,谜例1从灯谜规则来说是不能成立的,只能说它徒有灯谜之形,而无灯谜之实。谜例2的谜底则别解为“皇太后来居皇上位置”,其中的“后”,特指原为皇太后的武则天。有了这样的别解,谜例2就可以成立。

别解有三种情形:谜面别解;谜底别解;谜面、谜底皆别解。

谜例1:面包(成语一)其貌不扬

谜例2:伟大祖国(书法家一)庞中华

谜例3:十分犀利(数学名词一)锐角

谜例1是谜面别解。“面包”,本指一种食品,在谜中被别解为“脸面包起来”,犹言容貌不外露,会意扣“其貌不扬”。谜例2是谜底别解。“庞”,本指姓氏,在此转义为“大”。这样,谜底就可别解为“庞大的中华”,使之与谜面“伟大祖国”相扣合。谜例3是谜面、谜底皆别解。谜面中的“十分”本解释作“非常”,猜射时别解为“十分钱”(即一角钱),用以扣“角”。谜底中的“角”,本指角度,在此转指货币单位,别解为“十分钱”。

另外,不要将灯谜与知识性问答题混为一谈,即使是运用问答法制成的灯谜,也与知识性问答题有着本质的区别。

谜例1:“此行何去”(汽车部件一)方向盘

谜面出自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像这样一则作品,如果它是一道知识性问答题的话,则答案无疑是“赣江”。但是汽车部件中并没有“赣江”这一名称,纵然有也不能成为谜底。作为灯谜,要求对谜底进行非本义或者说非语文义的解释,比如这则谜就必须将“方向盘”别解为“对方向的盘问”,使之与谜面相扣合。可见,灯谜的谜底与知识性问答题的答案,完全是两码事。

别解是从字、词、句的本义中挖掘出它的隐义,从而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猜谜制谜千万不能机械呆板地按照字、词、句的通常语义(即本义)去理解,而应该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变化,通过曲解原意,使面与底之间达成某种逻辑关系。对灯谜进行别解,需要一种非常规思维,这种思维有点类似“脑筋急转弯”,但它严密的逻辑性是“脑筋急转弯”无法比拟的。

五、灯谜的基本法门

灯谜是利用汉字音、形、义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来选字、遣词、造句,构成谜面与谜底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产生引人入胜的谜趣。民国时期潮汕著名谜家谢会心先生在其《评注灯虎辨类》一书中说:“制谜有法门,犹作文之有题法。”灯谜的法门,就是猜谜制谜方法。灯谜说难也不难,具备一定知识的人,只要熟谙灯谜的法门,就能在谜海中尽情遨游。

灯谜的基本法门,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会意法

会意法亦称字义分析法,是指通过领会谜面含义去探索谜底。用会意法制成的灯谜,谜面与谜底能够循着语义相扣合。谜面或谜底用以相扣合的语义,可能是其本义,也可能是经过别解而生发的新语义。总之,谜面与谜底至少有一个不再是语文范畴内的本义。因此,制谜时不能简单地用谜面去解释谜底的本义,以避免造成“直解”;而在猜谜时,则不能只停留在对谜面或谜底本义的理解上。

会意法有时也称“拢意法”,这是指遇到一些句子较长、内容较为丰富的谜面时,需要将其意思进行拢合之后才能扣合字数较少的谜底。

谜例1:“眼见四朝全盛时”(已故歌星一)张国荣

谜例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字一)毙    

谜例1的面句出自宋·邵雍《插花吟》。猜射时,面句理解为“眼睛所张望的国家正繁荣昌盛”,拢合意思之后就是谜底“张国荣”。谜例2的面句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猜射时将谜面意思拢合为“比死”,再组合成“毙”。

会意法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1.正面会意法。正面理解谜面文字的含义,直接扣合谜底。这类谜的别解一般是在谜底。

谜例:“人约黄昏后”(文艺名词一)晚会

谜面理解为“晚上相会”,这是从正面去会意。谜底的“晚会”,本指一种活动形式,在此别解为“晚上相会”以扣合谜面。

2.侧面会意法。从侧面去联想、领会,求出谜底。这类谜常常要从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中探索谜底。

谜例:左右皆摇摆(成语一)无动于中

谜面理解为“摇摆的只是左和右,中间并没有动摇”,会意即为“无动于中”。这是用了侧面会意法中的“夹击法”。

3.反面会意法。亦称“反扣法”、“反射法”或“对面射击法”,是根据谜面上的语义,反向会意扣合谜底。这类灯谜的面、底要有一对反义词,如“新”和“旧”、“热”和“冷”、“上”和“下”、“统一”和“分裂”等。

谜例:所托非人(字一)魏

谜面别解为“所委托的不是人”,反向会意即为“委鬼”,据此扣谜底“魏”。面句中的“人”和底字中的“鬼”是一对反义词。

4.承上启下法。具体又分为承上法和启下法。承上法是以文章中连贯的现成句子的下句为谜面,猜射时承接上句含义来会意扣合谜底。

谜例:“笑问客从何处来”(古称谓一)童生

谜面诗句出自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猜射时要承接其上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含义,会意扣合谜底“童生”。“童生”,本指古代尚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在此别解为“儿童感到陌生”。

启下法同承上法类似,但谜面是用文章中连贯的现成句子的上句,猜射时启动下句含义会意扣合谜底。

谜例:“桃花潭水深千尺”(成语一)无与伦比

谜面诗句出自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猜射时以“不及汪伦送我情”入扣,会意扣合“无与伦比”。谜底中的“伦”,别解为“汪伦”。

5.章旨法。以诗文中的一句或数句为谜面,猜射时必须结合文章的内容来会意扣合谜底。

谜例:“当年鏖战急”(称谓一)革命先烈

谜面是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词中句子。其中的“鏖战”,指19291月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江西瑞金城北大柏地发生的一场战斗。谜面理解为“革命在先前是惨烈的”,会意扣“革命先烈”。其中的“革命”一词,仅从谜面本身是体现不出来的,必须结合毛泽东词中内容,才能领悟到当年红军的战斗属于革命的性质。

6.运典法。根据谜面所用典故的内容来会意扣合谜底。

谜例:匡衡夜读(礼貌语一)借光

谜面借用了“凿壁偷光”的典故。西汉经学家匡衡少时,因家贫无钱买油点灯,只好凿穿墙壁借邻居之灯光读书,据此会意即为“借光”。

用此法制成的灯谜,常在谜底中踏实典故中人物的姓、名、字、号等。

谜例:乐不思蜀(歌星一)刘欢

三国末期,魏国灭蜀后,蜀后主刘禅被迫迁居洛阳。有一次,司马昭请刘禅喝酒,席间特意安排表演蜀地舞蹈,当时在场的蜀国旧臣看了皆伤感不已,唯独刘禅笑嘻嘻地欣赏着。其后,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此谜用此典故。谜底“刘欢”别解为“刘禅快乐”。

猜这些含典故的灯谜,必须熟知典故,否则连谜面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清楚,更不用说猜出谜底了。

用运典法制谜,要避免用“当头典”。所谓“当头典”,是指谜面与谜底所指的人和事相同。

谜例:伯牙一曲遇知音(古代乐曲名一)高山流水

谜面所用典故,是指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得到钟子期激赏的故事。此谜的面、底所说的是同一首乐曲,其扣合形同直解,故为“当头典”病谜。

7.问答法。面底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谜面设问,谜底作答。这类谜的谜面一般含有疑问词,如“什么”、“如何”、“怎样”等。当然,谜底不同于知识性问答题的答案,而是一个经过别解而含有谜趣的“答案”。

谜例:如何是好(体育名词一)女子组

谜面别解为“如何成为一个‘好’字”。谜底“女子组”则别解为“‘女’和‘子’两个字组成”,正好回答了谜面提出的问题。

8.分扣法。把谜面的文字分割成若干部分,然后以各部分文字具有的本义或别解后的含义,分别去扣合谜底的相应部分。

谜例:“层峦叠翠,上出重霄”(俗语一句)山高皇帝远

面句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谜面分部扣合谜底:“层峦叠翠”,意谓青山一层又一层,拢意扣“山高”;“上出重霄”,原指山峦高耸入云霄,其中的“上”别解为“皇上”后,该句转义为“皇帝飞出于遥远的高空上”,会意扣“皇帝远”。

谜例:飞鸟落泪也含情(3字病名一)禽流感

此谜的谜面须分割成“飞鸟”、“落泪”、“也含情”三个部分,然后分别会意扣合“禽”、“流”、“感”。

(二)拆字法

拆字法也亦称字形分折法、增损离合法,是指利用汉字可以拆拼的特点,对原有汉字进行拆分,或对笔划、偏旁部首进行增减,或改变其结构形式,并通过重新组合而成为谜底。

谜例:十载同心(字一)周

谜面是提示将“十”字载入“同”字的中心,使之组成“周”字。

谜例:离开城西到垄上(电影明星一)成龙

离开城西”,提示去掉“城”字西边的“土”,得“成”。“到垄上”,示意取“垄”字的上边,得“龙”。

谜例:江西省上下改革(字一)渺

“江西”,提示取“江”字西边的“氵”。“省上下改革”,暗示“省”字上下结构调整,得“眇”。“氵”和“眇”组合成谜底“渺”。

谜例:如今分别在断桥(《红楼梦》人物一)娇杏

“如今分别”,提示将“如”字拆为“女”和“口”。“在断桥”,示意将“桥”字拆开成“木”和“乔”。“女”、“口”、“木”、“乔”组合起来,就是“娇杏”。

运用拆字法制成的灯谜,猜射时要善于发现那些提示字形增损离合和形态变化的字词,如上面谜例中的“载”、“离开”、“到”、“改革”、“分别”、“断”。同时,要特别注意那些指示方位的字词,如上面谜例中的“心”、“西”、“上”、“下”。

(三)象形法

将整个汉字或者它的某个部件、笔画想象成物体的形状,通过形象化的描绘而敷演成谜。猜射时,要把这些形象化的描绘还原为文字或部件、笔画,才能觅得谜底。

谜例:牛过独木桥(字一)生

这是把“一”象形为“独木桥”。“牛”在“一”之上,就是“生”。

谜例:两株幼苗(电影名一)丫丫

这是将“丫丫”两个字比拟为两株幼苗,可谓惟妙惟肖。

谜例:三人踢球,一人卧倒(字一)似

这是将“似”字中的一点比作“球”,将“似”字的其它部件形象化地描绘为站着或卧倒的人。

猜射和制作这类灯谜,要注意积累一些约定俗成的象形素材。现辑录部分象形素材于下,供参考:

八——画眉       冖——桥          干——蜻蜓

亦——蝴蝶         亚——栏杆          人——雁阵

×——双浆         厶——远山          乙——水鸭

个——竹叶        灬——马蹄迹      田——荷叶

辶——舟           阝、卩、4——旗帜   丰——远树

丿、——新月     ○——明月、圆月    丶——星、雨点、球

彡——柳丝、斜雨   干——蜻蜓          巾、中、卫、虫——船帆

(四)借代法

将谜面中的字词,按照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代换成谜底中的字词或字素,使谜面与谜底能够相互扣合。借代的范围非常广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人称借代。以人的姓、名、别名、字、号等相互借代。如:孔子——丘,秦皇——政,诗仙——白,及时雨——宋江,成功——郑,自成——李,中山——文(孙文)。

谜例:自成一说(唐诗人一)李白

明末有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叫“李自成”,故以“自成”借代“李”。“说”,解释“说白”。

2.地支(时辰)、生肖互代。十二地支(时辰)与十二生肖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故可相互进行借代。如: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谜例:守株待兔(字一)柳

十二生肖中的“兔”与十二地支(时辰)中的“卯”对应,故以“兔”借代“卯”。“株”,指树木。

3.方位、季节、五行、颜色互代。方位、季节、五行、颜色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因而可以相互进行借代。如:东、春、木、青互代,南、夏、火、赤互代,西、秋、金、白互代,北、冬、水、黑互代,中、长夏、土、黄互代。

谜例:盼望秋天到(著名作家一)巴金

此谜根据季节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以“秋天”借代“金”。“盼望”,犹言巴望,会意扣“巴”。

4.地名借代。以地名与其简称、别称,或以现地名与古地名互代,也可用首都名借代国家名。:河北——冀,山西——晋,上海——沪,宝岛——台湾,羊城——广州,伦敦——英,巴黎——法。

谜例:北京之春(《水浒传》人名一)燕青

北京古称燕,故以“北京”借代“燕”。根据季节与颜色的对应关系,“春”可借代“青”。

5.年龄借代。如:幼年——总角,童年——垂髫,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七十——古稀,百岁——期颐。

谜例:古稀之人(字一)华

此谜以“古稀”借代“七十”。“七”、“十”与“人”组合起来就是“华”。

6.物名借代。如:君子——兰,相思——豆,樱桃——口,杜康——酒,梅花——鹿,东风——车,断肠——草,凤凰——鸟,千里——马,美人——鱼。

谜例:梅花别样红(外国地名一)鹿特丹

有一种动物叫“梅花鹿”,故以“梅花”借代“鹿”。“别样红”,会意扣“特丹”。“丹”,红色。

7.字词通义借代。如:辞——分、别、离,红——赤、丹、朱,鸿雁——书信,金乌——太阳,酒——春,严——父,慈——母,泰山——岳父,男——丁,女——口,主——东,客——西。

谜例:东方发白(语文名词一)主语

谜中以“东方”本是一个方位词,在此别解为“做东的一方”,用以借代“主”。“发白”则别解为“发言”,会意扣“语”。

8.特殊借代。如根据《易经》中“龙从云,虎从风”的说法,将“龙”与“云”、“虎”与“风”互代。又如,古代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山之南、水之北为阳,故以“山北”、“水南”借代“阴”,以“山南”、“水北”借代“阳”。

谜例:江南江北雁阵飞(医学名词一)阴阳人

此谜以“江南”、“江北”分别借代“阴”、“阳”。“雁阵飞”,象形为“人”。

借代的情形多种多样,难以尽列。即使是一个字或词,也往往有多种借代方式,如用来借代“月亮”的,就有“玉兔”、“冰轮”、“嫦娥”、“玉镜”、“桂魄”等数十个词。我们平时应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猜谜制谜时方能得心应手。

运用借代法时,要避免出现“倒吊”谜病。逻辑学中,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也叫上位概念;将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也叫下位概念。谜面中的种概念可以借代谜底中的属概念,但如果用谜面中的属概念去借代谜底中的种概念,就是“倒吊”。“倒吊”是制谜的一大忌,要特别注意。

谜例:以色列(成语一)青红皂白

相对而言,“色”是属概念,“青”、“红”、“皂”、“白”是种概念。此谜颠倒了它们之间的属种关系,所以犯了“倒吊”的错误。因为色彩除了青、红、黑、白外,尚有其他色,故此谜扣合不严密。如果反过来,以“青红皂白”猜国名“以色列”,用种概念借代属概念,则可以成立。

运用借代法还要注意避免出现“重门”情况。所谓“重门”,是指谜面需要经过多层转折之后才能扣合谜底。“重门”谜的扣合转折太多,很难猜出,即使作者自己揭了底,也常令人一头雾水。

谜例:春灯谜(字一)枫

此谜中的“春”,根据季节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而扣“木”,这是合乎谜法的,问题出在“灯谜”扣“风”上。因“灯谜”也称“文虎”,故以“灯谜”扣“虎”;又因为《易经》有“风从虎”之说,故再以“虎”扣“风”。显然,“灯谜”扣“风”是经过了二次转义,这说明此谜犯了“重门”错误。

(五)运算法

通过数量单位的换算,或通过加减乘除的简单运算来寻求谜底。

谜例:十五天(字一)胖

“十五天”可以换算为“半月”,而“月”和“半”合起来就是“胖”。

谜例:五一节”献技(计划生育名词一)四术

猜射时,须将“五一节”别解为“五之一被节减”,据此扣“四”。“献技”,谓献演技术,在此提示取“术”。

谜例:二一添作五(字一)积

谜面别解后,意思变成是提示在“二”、“一”中添加“五”,然后会意为“和八”(意即它们的和是八),再组合为“积”。

用运算法制成的灯谜,谜面中常有相关的提示词,如上面谜例中的“节”、“添”。

(六)漏字法

谜面借用有规律的词组、成语或常用语,故意漏掉一二个字,谜底即以漏掉的字配以适当的否定词组成。

谜例:赤橙绿蓝紫(成语一)青黄不接

人们通常所说的七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而面句故意漏掉“青”和“黄”,暗示“青”、“黄”连接不上,据此扣“青黄不接”。

谜例:金银铜铁(市名一)无锡

中国人习惯称金银铜铁锡为“五金”,而谜面有意漏掉“锡”,故会意扣“无锡”。

此法与侧面会意法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漏字法制作的灯谜,谜面仅简单罗列了具有并列关系的一组事物;而运用侧面会意法制作的灯谜,其谜面则对具有并列关系的事物作出了某种判断。

(七)抵消法

根据谜中提示词的暗示,将谜面或谜底中的某些字词消掉,使余下的文字能促成底面相扣合。灯谜的抵消有两种类型:谜面抵消,谜底抵消。

谜例:啤酒厂出酒(字一)碑

这是谜面抵消。“出酒”暗示将“啤酒厂”中的“酒”剔除掉,余下的“啤厂”便可组合为“碑”。

谜例:“群贤毕至”(古龙小说一)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是谜底抵消。“无情剑”暗示将“多情剑客”中的“情剑”消掉,余下的“多客”与谜面“群贤毕至”相扣合。

用抵消法制成的灯谜,一个显著特点是被消掉的字在谜面或谜底中重复出现,并且谜面或谜底中有一些提示词(如上面谜例中的“出”、“无”)。

以上八种法门是灯谜中比较常见的。至于其他一些不常用的法门,爱好灯谜的朋友可以通过接触更多灯谜作品逐步去领悟。

具体猜某一则灯谜时,我们先要作出判断:这则灯谜用了什么法门?然后试着根据这种法门去探索谜底。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再试着用别的方法去猜射。这里还要说明一下,一些灯谜作品不是单纯用一种法门,而是综合运用了多种法门制成。

谜例:红旗飘飘(字一)郝

面句本读“红旗/飘飘”,在此顿读作“红/旗飘飘”——这是用顿读法。“红”同义替换为“赤”——这是用借代法。“旗飘飘”象形为“”——这是用象形法。

猜谜时要尽量把思路打开,不能抱住一种方法死钻牛角尖,而应该多做一些尝试。

六、常见谜格

谜格,即灯谜格律,它是灯谜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制谜者共同遵守的格式和规则。谜格的作用是用来改造谜底,使之与谜面扣合吻切,故谜界有“格助谜活”之说。

平时,总听一些朋友说灯谜难猜,原因是灯谜有谜格,不知从何猜起。这种说法,多半是一种误解。其实,绝大部分灯谜并没有用谜格,只有一小部分灯谜在创作时需要对谜底进行某种调整,才用到谜格。况且一些标注谜格的灯谜,有时无形中为猜者缩小了猜射范围。常用的谜格并不多,熟悉并记住它们的用法,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下面结合谜例,介绍八大类二十八个常见谜格的用法。

(一)逆读类谜格

1.秋千格。又叫转珠格。谜底限定两字,通过倒读扣合谜面。

谜例:问苍茫大地(地质名词一·秋千)土质

谜底“土质”要倒读为“质土”,并理解为“质问土地”。

2.卷帘格。谜底不少于三字,通过倒读扣合谜面。

谜例:甘露寺相亲(电影演员一·卷帘)中叔皇

谜面用《三国演义》典故,指吴国太在甘露寺相中刘备之事。谜底“中叔皇”依格倒读作“皇叔中”,并理解为“刘皇叔被相中”。

谜例:初恋(猜外国影片一·卷帘)回头是爱

谜底倒读成“爱是头回”,并理解为“相爱是第一回”。

(二)移字类谜格

1.上楼格。谜底不少于三字,末字移到最前面来读。

谜例:放眼全球(哲学名词一·上楼)世界观

谜底读作“观世界”,从而与谜面相扣合。

2.下楼格。谜底不少于三字,首字移到最后面来读。

谜例:劳动节和国庆节(成语一·下楼)一五一十

谜底读作“五一十一”。劳动节”、“国庆节”分别扣“五一”、“十一”。

3.掉首格。又名调首格、掉头格、睡鸭格。谜底不少于三字,前两字位置对调。谜例:只讲现在和未来(四字口语一·掉首)说不过去

谜底读作“不说过去”。谜面以夹击法会意扣“不说过去”。

4.掉尾格。又名调尾格。谜底不少于三字,最后两字位置对调。

谜例:化妆室(四字常言一·掉尾)打扮入时

谜底读作“打扮时入”,并理解为“打扮时进入(的地方)”。

5.蕉心格。又名中转格。谜底不少于四字,字数为偶数,正中间二字位置对调。

谜例:日(红楼人名二·蕉心)王成、来旺

谜底读作“王来成旺”,以提示“王”字加进来后“日”字就可以变成“旺”字。

6.双钩格。谜底限定四字,前两字与后两字位置对调。

谜例:众人齐赞有能耐(成语一·双钩)言行一致

谜底读作“一致言行”,并理解为“一齐说有能耐”。“行”,意谓有能耐。

(三)谐读类谜格

1.白头格。又叫皓首格。谜底不少于二字,头个字读成谐音字。

谜例:走读(哲学名词一·白头)形而上学

谜底谐读成“行而上学”,并理解为“行走着去上学”。

2.素心格。又叫玉带格。谜底不少于三字,字数为奇数,正中间一字读成谐音字。

谜例:默读(学科一·素心)心理学

谜底谐读为“心里学”,使意思变成“在心里学习”。

3.粉底格。又叫踏雪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末字读成谐音字。

谜例:日复一日去旅行(外用药一·粉底)二天油

谜底谐读为“二天游”,其中的“游”照应谜面中的“旅行”。

4.梨花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每个字都读成谐音字。

谜例:归还故里(中药名一·梨花)茴香

    谜底“茴香”谐读为“回乡”。

谜例:再见吧,妈妈(小食品一·梨花)梨膏糖

谜底“梨膏糖”谐读为“离高堂”,理解为“离开母亲”。“高堂”,旧时对母亲的敬称。

(四)分读类谜格

1.虾须格。谜底不少于两字,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

谜例:桂林风景甲天下(市名一·虾须)汕头

谜底首字“汕”左右分开读为“山水”,使谜底以“山水头”扣合谜面。谜面“桂林风景甲天下”犹言桂林的山和水排在前头,会意扣“山水头”。

2.燕尾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末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

谜例:耕田使用拖拉机(农业名词一·燕尾)农作物

谜底读作“农作勿牛”,并理解为“农业耕作勿用牛”。

3.蝇头格。谜底不少于两字,首字上下分开作两个字读。

谜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聊斋志异》篇目一·蝇头)董生

谜底读作“草重生”,并理解为“草重新生长”。

4.蜓尾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末字上下分开作两个字读。

谜例:“差之毫厘”(物理名词一·蜓尾)失重

谜底读作“失千里”。古语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此谜用启下法,即以“失之千里”入扣。

5.碎锦格。谜底不少于两字,字字拆开来读。

谜例:众口一词(邮电用物一·碎锦)信筒

将“信筒”拆开读作“人言个个同”以照应谜面。

(五)半读类谜格

1.徐妃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每字的偏旁相同,在去除相同的偏旁后可以扣合谜面。

谜例:小舅子(化学元素二·徐妃)钠、锑

谜底去除相同的偏旁“钅”后剩下“内弟”,而“内弟”指的就是“小舅子”。

2.摘遍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每字上半截部首相同,在去掉上半截的部首后可以扣合谜面。

谜例:“俱往矣”(潮汕地名一·摘遍)莱芜

谜底“莱芜”去掉上半截的草字头后成“来无”。“俱往矣”,犹言都已经过去,反面会意扣“来无”。

3.只履格。谜底不少于两字,末字为左右结构,去掉末字一半后可以扣合谜面。

谜例:“白云深处有人家”(剧种一·只履)高山剧

谜底末字“剧”去掉一半后只剩“居”字,使谜底以“高山居”(谓在高山居住)照应谜面。

(六)减字类谜格

1.落帽格。又名脱帽格、免冠格。谜底不少于三字,去掉首字后与谜面相扣合。

谜例:半(成语一·脱帽)本末倒置

谜底去掉首字“本”,剩“末倒置”。谜面的“半”看作颠倒过来的“未”。

2.解带格。又名折腰格。谜底不少于三字,字数为奇数,去掉正中间一字后与谜面相扣合。

谜例:情系桃李(发明家一·解带)爱迪生

谜底去掉正中间的“迪”字,剩“爱生”。“情系桃李”犹言爱惜学生,拢意扣“爱生”。

3.脱靴格。又名弃履格。谜底不少于三字,去掉末字后与谜面相扣合。

谜例:普天同庆(体育名词一·脱靴)俱乐部

谜底去掉末字“部”,剩“俱乐”。“普天同庆”犹言天下俱欢乐,拢意扣“俱乐”。

(七)对偶类谜格

1.求凰格。谜面不少于二字,谜底不少于三字。以谜面为上联,求出字数相等、平仄协调的“无情对”为下联,并附加“双”、“对”、“联”、“齐”、“匹”、“配”等说明对仗关系的关联词。

谜例:鼠打洞(成语一·求凰)对牛弹琴

以“牛弹琴”对“鼠打洞”,并附加“对”字构成谜底。

谜例:黄金(画家一·求凰)齐白石

以“白石”对“黄金”,并附加“齐”字构成谜底。

2.遥对格。谜底不少于两字,与谜面成对偶句式,平仄协调,对仗工稳,犹如短对联。

谜例:贫民窟(日本风景区一·遥对)富士山

    此谜像对对联一样,以“富士山”对“贫民窟”,对得颇为工稳。

(八)特殊谜格

1.亥豕格。谜底不少于两字,全部或个别的字讹读成形近字。

谜例:自学成才(军衔一·亥豕)元帅

谜底“元帅”讹读作“无师”。“自学成才”,犹言无师自通,会意扣“无师”。

谜例:甘罗十二为丞相(单位名一·亥豕)少年宫

“宫”字讹读作“官”,使谜底变成“少年官”以照应谜面。

2.回文格。谜底不少于二字,先顺读一次,再倒读一次,以读出来的完整意思扣合谜面。

谜例:猜谜能手射灯谜(《水浒传》诨号一·回文)打虎将

谜底读为“打虎将,将虎打”。其中,前一个“将”是名词,后一个“将”是副词。古人称灯谜为“文虎”,故“猜谜能手”扣“打虎将”,“射灯谜”则会意为“将虎打”。

谜例:“打得鸳鸯各一方”(数学名词一·回文)公分母

谜底读为“公分母,母分公”,并理解为“公鸟离开母鸟,母鸟离开公鸟”。

3.骊珠格。又名探骊格。只写谜面和谜格,不标注谜目,猜者需将谜目连谜底一同猜出。谜目与谜底词义连贯,作为一个整体来扣合谜面。

谜例:“今夜月明人尽望”(探骊)首都·仰光

谜目“首都”从谜面中觅得,与谜底连读为“首都仰光”,并理解为“头都仰着望月光”以照应谜面。

谜例:细语轻言话少时(探骊)小说·童年

谜目“小说”从谜面中觅得,与谜底连读为“小说童年”,并理解为“小声地说起童年时”以照应谜面。

谜格种类繁多,仅见之记载的就达数百个之多,但有些谜格已被废弃,有些谜格则只是偶尔用到,比较常见的也就是上面所介绍的这三十个谜格。初学灯谜者能够掌握这些谜格就足够了,再涉猎其他谜格并没有多大意义。

制谜者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到谜格,大多数灯谜作者都尽量避免使用谜格。但必须记住,凡是用格的灯谜都要按照格法来猜,否则无法猜中,即使用“蒙”的办法幸运地猜中也无法解释清楚谜面与谜底的扣合。

掌握了上述猜谜制谜常识后,如果你再站到谜台下,就不会觉得无所适从了。而且,你完全可以尝试制作一些灯谜让别人猜,一展你的睿智和才学。当然,你若想成为谜台前鹤立鸡群的高手,就得再积累一些灯谜知识,并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请记住:灯谜不仅仅是娱乐,它更是学习百科知识的“助推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