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灯谜源流 >> 张红雄:地域特色鲜明的潮汕灯谜(二)
张红雄:地域特色鲜明的潮汕灯谜(二)
来源:作者:张红雄 发表时间:2009年  时间: 2017/4/2 12:38:09

五、著书立说,推陈出新

有精耕细作传统的潮汕人,对被某些“正统文人”目为雕虫小技的谜艺,也能做出大文章来。至迟从清末开始,潮汕谜人就重视灯谜理论研究,通过著书立说,完善谜法和规则,以理论指导潮汕谜艺发展。他们中,有的还成为闻名于世的灯谜大师,在海内外谜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说到灯谜理论研究,不能不提及一代灯谜宗师谢会心。民国时期,潮州灯谜活动频繁,谜人遍布城乡,其中名气最大的是“莲社”(谜社)创始人之一的谢会心。谢会心终生执教,业余致力于灯谜活动与研究,著述甚丰。1929年,谢会心的灯谜专著《评注灯虎辨类》问世,这是中华谜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谜学工具书。此外,谢会心还有《辍耕谈虎录》、《制谜丛话》等灯谜专著。谢会心对灯谜的法门、格式及有关规则的论述,至今仍对海内外谜人的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在灯谜研究上的理论贡献及影响,堪与“谜圣”张起南(福建龙岩人,《橐园春灯话》作者)比肩。

致力于理论研究的潮汕谜人,代有其人。谢会心之后,海内外潮汕谜家李君玉、翁松孙、张伯封、胡寄云、黄叔麟、李文宾、郑百川、鄞镇凯、张哲源、郑泽生等人,在民国以来的各个时期,对灯谜的理论研究和灯谜知识的推介,都有突出贡献。

潮汕灯谜理论研究的特色,一是注重传统灯谜资料的整理,对法门、格式等进行辨析,提炼概括,分门别类,使之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注重艺术创新,即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探索新手法,创立新谜格,推出新谜种。历代潮汕谜人在谜法、谜格诸方面均有不少独到的艺术创新,丰富了中华灯谜艺术的宝库。骊珠格的首倡,枝头采撷、落红拾翠两个谜格的创立,反映了潮汕谜人在谜法创新上的不懈探索;潮州韵谜、潮州赋体谜的出现(前面已有介绍),印章谜的正名和拓展,体现了潮汕谜人在灯谜体裁创新上的成果。

(一)骊珠格的首倡

骊珠格为民国时期潮汕谜家所创,初定格名为“藏头”、“带目”、“隐目”、“藏珠”等。后来,潮州谜家饶隐乐受典故“探骊得珠”(意指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骊”,即骊龙,古指黑龙)启发,将此格定名“骊珠”。此后,骊珠格逐渐流传至全国各地和海外。在流传过程中,骊珠格也被称为“探骊格”。

用骊珠格制作的灯谜,谜笺上只写谜面和谜格,不标谜目,猜者要根据谜面内容将谜目、谜底一并猜出;谜目和谜底要有连贯之义,能以一个整体扣合谜面。这如同“探骊得珠”,先探到骊龙——谜目,再觅得宝珠——谜底。

谜例1

“今夜月明人尽望”(骊珠)首都·仰光

作者:张石侬

谜面诗句出自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谜目与谜底连读,并理解为“头都仰望月光”。底中的“首”,本谓首要,在此转指头部。

谜例2

洞中豁然开朗(骊珠)穴位·光明

作者:吴宁伟

谜面语本《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的“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谜目与谜底连读,并理解为“洞穴的位置显现光亮”。

(二)只履格的创立

据谢会心先生《评注灯虎辨类》记载,只履格的扣合体式是由潮州谜家、素有“岭东才子”之称的郑雪耘先生(1890-1969)创立的,后来谢会心先生根据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定格名为“只履”。只履格的格法是:谜底不少于两字,末字为左右结构,去掉末字一半后可以扣合谜面。

谜例:

“临去秋波那一转”(电影名·只履)女子别动队

作者:吴锦文

谜面是元·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一句唱词,极写崔莺莺离别张君瑞时的妩媚之态与依恋之情。谜底按照只履格的要求,将末字“队”的一半去掉后,读为“女子别动人”。谜底本读“女子/别动人”,在此应顿读作“女子别/动人”,并别解为“这个女子离别时令人动心”。

(三)枝头采撷格与落红拾翠格的独创

至迟在民国时期,饶平谜人便独具匠心地创立了“枝头采撷”和“落红拾翠”两个谜格,并一度在饶平谜坛流行。兹结合笔者旧稿中两个谜例介绍于下:

谜例1

    酒家此夕聚群英(猜唐诗一首·枝头采撷)

谜例2

    早起莺莺寡言语(猜唐诗一首·落红拾翠)

谜例12的谜底相同,均为一首唐诗,即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谜例1撷取四句诗首字,连读为“春处夜花”以关映谜面(“春”,古代用以称“酒”;“家”,理解为“处所”;“英”字有一义项是“花”)。谜例2则拾取四句诗末字,连读成“晓鸟声少”以照应谜面(“早”意为“晓”;“莺莺”,本指《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在此用以借代“鸟”;“寡言语”,会意为“声少”)。

用“枝头采撷”与“落红拾翠”这两个谜格所创作的灯谜,最大的特点是它们的谜底是一首诗(标题和作者除外)。这类灯谜的猜、制都有相当难度,但若于谜会中适当悬挂几则,往往能激发猜者兴趣。一旦中底,猜者抑扬顿挫地念出诗句,导猜的谜鼓咚咚响起,常将谜会气氛推向高潮。

(四)印谜的正名与拓展

含谜意的印章古已有之,但以前并没有成为一个独立而成熟的谜种。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澄海谜家张哲源先生对印谜进行了探索,著文为印谜正名,并在创作手法上加以拓展,特别是通过在谜底中附加与印章相关的特征字(如“印”、“章”、“盖”、“刻”等),使印章艺术和灯谜艺术得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是潮汕谜家的郑百川先生,对印谜进行了探本溯源,还肯定了张哲源先生的探索成果,为新式印谜鼓吹。此后,全国各地谜人竞相效仿,使印谜逐渐成为花色谜中一个成熟的谜种,在中华谜坛占得一席之地

印谜品味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猜印谜时,既能得灯谜之趣味,又能领略到印章作品的艺术美。

谜例:

亦聚群英(印章)

谜目:运动员一        谜底:章会芬

治印、制谜:郑百川

印文“亦聚群英”出自《千字文》,意谓聚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猜射时,将面句别解为“会聚了众多芬香的花”,拢意即为“会芬”。其中的“英”,本指英才,在此转指芬香的花,用以扣“芬”(这是语法上的“以偏代正”)。在“会芬”前嵌入印章谜的特征字“章”,即为谜底“章会芬”。

六、海外传播,交流融合

潮汕地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潮人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以至有“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和“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说法。潮人移民到海外以后,把本土的潮汕文化带到了移居国,潮汕灯谜因之随潮人足迹而传播到东南亚等地。在某些时期,泰国、新加坡潮人的灯谜活动,甚至比祖居国还活跃。

上个世纪,海外谜风最盛的是泰国,而主持灯谜活动的绝大多数是潮籍谜人。1928年,旅居泰国的澄海籍谜人许超然等10多位同好成立了“文隐深处谜学研究社”,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海外灯谜社团。泰国文化侨领、潮籍著名谜家黄景云先生曾发起成立“泰国潮州会馆灯谜组”,黄景云先生本人还因主持谜事卓有成就而获泰皇嘉奖。在一个较长时期,泰国灯谜社团林立,仅上世纪60年代就有“泰华谜社”、“国风谜社”,“湄滨谜社”、“混沌谜社”、“华风谜社”、“杏苑谜社”和“泰北春灯联谊社”等几十个谜社,其成员几乎都是潮籍谜人。“处处虎账,月月春灯。”这是谜风炽盛时泰国谜坛的生动写照。

新加坡也是海外灯谜活动活跃之地。“潮安联谊社”被认为是新加坡最早的灯谜活动场所,由此而造就了新加坡连绵不断的谜风。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延请潮籍谜家郑泽生等主持谜事活动,培养灯谜苗子。1992年,郑泽生等人又于新加坡直落亚逸芳林公园联络所成立了“灯谜俱乐部”。翌年,由郑泽生等人主讲,开班授课,坚持至今。10多年来,该俱乐部成员不断增加,为新加坡谜坛培养了一大批新秀。200459,新加坡灯谜协会在潮州大厦义安文化中心举行成立典礼,这标志着新加坡灯谜活动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加坡灯谜活动,早期主持者多为潮籍谜人,后来籍贯为福建等地的新生代谜人渐多。

此外,潮籍谜人在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都曾主持过灯谜活动,甚至有些移居欧美的潮籍谜人(如旅居美国的潮籍作家、谜家陈世禄等),也制谜不辍。

除了向海外传播,潮汕灯谜也对港台谜坛产生了较大影响。港台一批潮籍谜家的灯谜创作产量甚丰,如香港的张伯人、台湾的康维人等。值得一提的是,现任香港灯谜研究会会长的刘雁云先生,虽非潮籍,但早年在潮汕生活,深受潮汕谜风熏陶,去港后不久成为该地谜界的领军人物。

海外及港台的潮籍谜家,著书立说成风。其中,比较重要的著述有:泰国李君玉主编《文虎丛谈》,李文宾主编《湄江春灯录》、著《灯谜二谈》,卢一雄主编《侨乡灯影》,庄笑生著《暹罗连环谜》,林仲杰著《典谜谭薮》,许玉潮著《玉潮集》,杜树华主编《春灯联欢会特刊》,马维克主编《宁沪虎踪》;新加坡的黄叔麟著《并生阁谜话》,郑泽生主编《狮城春灯录》、《新加坡灯谜集锦》、《潮人灯谜雅辑》;马来西亚的杨海松著《杨海松灯谜集》;香港张伯人著《独脚虎技法四十式》、《字谜技法四十式》、《韵林谜隐》等;台湾康维人著《谜宫之旅》。还有一些潮汕籍谜家在当地华文报纸上开辟灯谜专栏,阐释、推介谜学。对中华灯谜艺术在海外的传播,潮籍谜人可谓居功至伟。

改革开放以来,潮汕谜人与海外谜人的交流日趋频繁,形成了双向互动的良好态势。海外潮籍谜人多次组团访问潮汕谜界,例如:1987年,林宝才率泰国潮州会馆灯谜访问团一行20多人到访;1992年,泰国谜界又组织泰华谜学界代表团一行24人参加澄海“ '92华夏金秋灯谜艺术节”。近年来,新加坡谜界多次组团来访,香港著名谜家刘雁云先生也频繁访问潮汕。在“请进来”的同时,潮汕谜家也多次“走出去”。郑百川、张哲源、鄞镇凯等,先后到泰国、新加坡或港澳台访问交流。汕头私立广厦学校派出学生代表队,前往新加坡参加“国际学生灯谜观摩赛”,连续三届获佳绩。

海外谜书和谜作的传入,海内外谜人的互访,对潮汕谜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海外潮籍谜人相对比较固守传统,加上有相当的国学功底,故其谜作多摘引古文、诗词名句,作品古朴庄重。潮汕灯谜至今能保持典雅浑成的风格,与海外潮籍谜家的影响不无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潮汕灯谜向海外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海外的中华谜艺进行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结语:综合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将潮汕灯谜的主要特色概括为六个方面:从活动形式看,潮汕谜坛将古代中原灯谜开猜风习演化为击鼓导猜法;从艺术风格看,典雅、浑成、精巧是潮汕谜作的主要特点;从作品题材看,潮汕谜人善于挖掘本地特色谜材;从灯谜体裁看,潮汕谜坛存在若干地方特色谜种;从理论研究看,潮汕谜人既重视总结传统谜法又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从传播过程看,潮汕灯谜在向海外传播的同时又与海外的中华谜艺不断进行交流和融合。

参考文献

1.《潮州民间灯谜》,郑百川著,载于《潮州日报》;

2.《潮汕谜艺》,鄞镇凯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出版;

3.《潮汕灯谜史》,魏育涛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出版;

4.《试溶钟韵入谜魂——浅谈揭阳诗钟谜》,洪育斌著,载于《虎友谜苑》第十五期。

                                                               (全文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