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灯谜源流 >> 灯谜史料
灯谜史料
来源:百度网页  时间: 2002/4/16 0:52:32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远溯上古时代的《弹歌》作为谜的雏形始,距今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以廋辞隐语形式算起,也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

这个字,出现较晚。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收,直到宋初由徐铉补了上去。他注释说:隐语也,从言迷。说明在当时是个俗称。宋周密讲得较清楚:古之所谓廋词,即今之隐言也,而俗谓之谜。(《齐东野语》)隐语和廋词,是从不同角度给谜的命名。出谜的人把真意隐去,猜谜的人搜索寻思,所以既叫,又叫(通字)。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很流行,有秦客廋词于朝(见《晋语》)、有齐威王之时好隐(见《史记》)。虽然隐语和纯粹以文义为主的灯谜有所不同,但通过词义转移来隐伏真实意义,在这一点上正是灯谜的雏形。

大约到汉代,隐语开始向两个方向分化。一类以特征描写为主的事物谜:传说东方朔作过蚊子谜。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烟,指掌所扪。已与今天的谜语十分相近。另一类就是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 随着社会的统一,汉字形体的逐渐稳定(由篆文到隶书、楷体),借文字的形体和意义来作谜的情况多起来了。传说刘邦(字季)为打天下,曾编了个神话,说孔子修春秋时,发现白虹自天而上,上面有几个大字:卯金刀的繁体字;禾子就是。用的就是字谜手法。以后还出现了碑谜,把字谜刻在碑上供人猜思。曹娥碑上的黄绢幼妇,外孙臼就是一例。这类字谜,虽说粗糙,却开创了一种制谜体例,后人叫它曹娥体,又叫碎锦格

魏晋南北朝时,制谜和猜谜成了文人斗智的游戏。如《三国演义》里描写的曹操在门上写字,就是早期的实物谜。以后晋潘岳、南朝刘骏、谢灵运、谢惠莲、萧绎、萧巡等著名文人,都曾制作过谜,并突破了曹娥体。南朝宋文学家鲍照曾作字谜: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前三句写字形,后一句描绘了吊井水的形象。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里还对谜作了著名的论述:谜出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解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

南北朝谜的特点是以诗的形式出现,并且寄情托思。《玉台新咏》选编了这样一首民歌: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通过会意、增损和谐音把全诗化为今何在?。何当月半!形象地写出一位妇女的思夫之情。又如南宋谢惠莲的字谜:放棹遵遥念,方与情人别;啸歌亦可言,肃尔凌霜节。就是一首刻划当时人情变迁的诗歌。这些谜诗都有较多闲文,谜面没有字字着落;但是,尽管从诗的角度来说不够工巧,从谜的角度来说比较幼稚,它却赋谜予思想性,这是一大进步。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谜又有进一步的发展。秀子候白是隋代谜人中的佼佼者,现在还流传下不少关于他的谜语故事,其中子在,回(槐)何敢死一谜,开创了别解成谜的先例。

唐朝,不仅士大夫中常以谜为戏,连唐明皇李隆基也以字扣爪下子来嘲笑贺知章。武则天也是一个猜制谜的好手,她通过解谜,一语道破裴炎与徐敬业的合谋。李公佐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中以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申蘭、申春,将谜编入了小说。

谜到北宋更盛,据郎瑛《七修类稿》记载:东坡、山谷、秦少游、王安石,辅以隐字唱和者甚众,刊集四册《文戏集》。显然,《文戏集》是一部较早的谜集专著。从此,谜进入发展的新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南渡以后,灯谜脱颖而出。

谜从隐语不断演化为灯谜,是在宋元时代。李开先曾这样描写:宋元以来,通都大市,每于元夕,励张鼓乐,罗列华筵,灯火辉不夜之城,壶觞泻如渑之酒。例用主谜之一人,出片纸书谜其上,数人传播里巷。无长少喧聚相猜,中则予纸请入坐,上座贺以酒;虽穷乡偏邑亦然。宋代周密《武林旧事》也记载: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语,戏弄行人。可见灯与谜自此已结缘,活动遍及民间,灯谜这个名称也由此而始。其他如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吴自枚《梦梁录》等都有详细记载。据云:南宋已有商谜(商略谜语)的专业艺人,商谜开始前,先用鼓板吹《贺圣朝》乐曲,聚集观众猜谜。谜的种类有诗谜、字谜、戾谜、社谜等好多种。都城杭州一些习诗之流,萃而为斋,成立了谜社组织:南北垢斋、西斋等。灯谜开始走向民间。

在北方,当时入主中原的金国继承了北宋的文化,金章宗完颜璟爱好隐语,由四川人杨圃祥主编谜集《百斛珠》。到了元代,朱凯所编谜书《叙万类》收集谜语材料较宋代的谜书更为丰富。

明代的灯谜活动,嘉靖进士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有两段记载:

“……杭人元夕,多以此为猜灯,任人商略。永乐初,钱塘杨景言,以善谜名,成祖时重语禁,石景言人值以备顾问。(卷二十五《委巷丛谈》)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前后张灯五夜……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卷二十《熙朝乐事》) 分别描绘了永乐洪熙年间元宵猜谜的盛况。嘉靖以后,谜界人才辈出,突出的要数山阴诸生徐文长。他所制的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字谜,在四百年后的今天,仍是增损体灯谜的范例。

诗谜到明代已较成熟,嘉靖八才子之,文学家李开先自编谜书,取名《诗禅》。他说: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托兴,有讽谏,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大夫谓之诗禅。在他的谜书里,不少作品既有诗情画意和思想寄托,又字字入扣组合成谜。比如:重山复重山,重山向下悬;明月复明月,明月在两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长流之川,一家共六口,两口不团圆。他写的是一个山里人家,那里山水相依,水中明月与重山互映,景色多美;可是丈夫被迫外出服役,两口子不能团圆,农妇身边还留下四个孤苦的孩子,境况多惨!而全诗又巧妙地猜一个字。又如字谜:上种田,下养蚕,难济十口之饥寒,命如一缕之孤悬。反映了民间疾苦,控诉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制度。

稍晚,在万历年间的冯梦龙,著有谜书《黄山谜》,而且在他所编小说:《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中成段地插入猜谜的情节。

明末谜书,尚有黄周星的《廋词四十笺》;贺从善的《千文虎》等。当时,扬州马苍山,整理编辑了《广陵十八格》,其中如卷帘、徐妃、寿星、粉底、虾须、燕尾、鸳鸯、碎锦等谜格,至今在谜界沿用。设立了谜格,使猜谜者有章可循,制谜者素材增广,有利于灯谜的发展,但后来谜格泛滥成灾,多达四百余格,反而限制了灯谜的普及。

灯谜到清代中叶,又有一次新的发展和提高,小说家李汝珍在《镜花缘》里不仅记录了许多谜,还有猜谜场面的描述;更借书中才女论述,阐述了不少有关灯谜的见解。如:大凡做谜,自应贴切为主;因其贴切,所以易打。就如清潭月影,遥遥相映,谁人不见?……”又如:那难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过于晦暗。即如此刻有人脚趾暗动,此惟自己明白,别人何得而知。所以灯谜不显豁,不贴切的,谓之脚趾动最妙。这些谜论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是相当有水平的。

清末民初,著名谜书有俞曲园的《隐书》、《春谜大观》;张起南的《橐国春灯话》,薛凤昌的《汉斋谜话》,孔剑秋的《心向往斋谜话》,谢会心的《评注灯虎辨类》,顾震福的《跬园谜稿》,王均卿、周至德《春灯新谜合刻》,钱南扬的《谜史》,唐薇卿的《谜拾》,韩振轩的《小嫏嬛仙馆谜话》、《增广隐格释例》、《谜目大成》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