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坛杂俎 >> 赵首成的别解观初探
赵首成的别解观初探
来源:会刊《中华谜艺》 作者:胡慈丹  时间: 2016/8/10 19:56:22

一、引

    “谜贵别解”为谜界所公认,谈灯谜无不谈别解,但对于别解在灯谜中的地位却有一定的争论,有说无别解无以成谜,有说无别解亦可成谜。在赵首成所著《沐云斋文虎类稿》中,赵首成先生支持“没有别解也就没有灯谜”的论点,明确提出:“别解正是现代灯谜的特征。”

    由此笔者想到了另一种艺术形式“相声”。相声离不了“包袱”,没有包袱的相声就是对话。为此,相声大师侯宝林曾为没有包袱或包袱不响的相声写了一个批评性的作品,最后结束的两句话是:

    捧哏:说了半天怎么不可笑哇?

    逗哏:这就是对话!

    关于相声必有包袱,除此还有它吗?灯谜也是如此,没有别解的灯谜就是正解,是毫无谜味可言的。

    赵首成先生旁征博引了《神州谜苑》、《中华谜语大辞典》、《中国灯谜知识》等几种文献资料关于别解的解释,列举了谜界常见的不同意见,包括狭义的只承认单纯义变的别解观,作了认真研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二、“三归一”论

    汉字自造字之始就有三个属性:义、形、音。字、谜同源,所以灯谜也有相同的三个属性。作者提出:“中国的灯谜以汉字义、形、音三要素为基础的,都必须通过义变来起作用。”“义变正是用非本义的含义,也就是利用语文上所不允许的‘歧义’去解释的结果”,这种手段,就是作者对别解的定义。它的内涵是:字词直接的义变、通过形变的义变、通过音变的义变,最后都归于义变而发挥作用,笔者称其为“三归一”论。

    关于音变、形变导致义变,作者说了几个古代笑话,都很生动。其中一个,是地主出租余田每亩另外索鸡一只。张三来租,将鸡藏在背后,地主看无鸡,遂作吟哦声:“我田不与张三种。”张三立即出示鸡,地主继续吟道:“不与张三却与谁?”张三问为何先后说法不一,地主答曰:“初乃无稽之谈,后乃见机而作。”这里利用了“鸡、稽、机”的同音关系,同音不同字而生义变。

   笔者再讲一个。崇祯皇帝因李自成围京,国祚不保,因心烦意乱微服出来测字,随从出了个“有”字,测字先生一看说:“大明’已经失去一半了!”随从连忙改说“我出的朋友的‘友'”,测字先生皱眉说:“‘反’字出了头,要有造反的了。”随从又改说是“酉”字,测字先生更为诧异,写了个纸条,说:“你回去再看。”崇祯回去张开字条一看,原来是“无头无尾何为‘尊’”,于是瘫倒地上。这是形变导出义变的极好证明。 “三归一”论包涵了灯谜形扣、音扣、义扣的全部扣法,从而使别解覆盖了全部灯谜。

    三、“四置换”法

    作者讲述了怎样构成灯谜别解,其中有利用汉字的一字多义和多字一义的原理,不再赘述。说说作者关于置换法的独到见解。

    为了别解和防止露面,也为了给猜谜提供方法,有时需要字词按一定原则置换。比如:“朱墨(外国名著)红与黑”,这是“等义置换”; “婴宁(西药名)小儿安”,这是“近义置换”;“坦白须及时(市招)供应早点”,这是“异义置换”;“挑新鲜(建筑名)宿舍”,这是“反义置换”。

以上四种置换实际上就是正扣、反扣多种情况的理性归纳,是解读灯谜常见扣法的新思路。同时作者还特别提到了语法手段的别解。

四、“四维”别解

    语法手段的别解一般不多提到,作者定义为“利用语法‘同形异构’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傍晚多云(外国名著)天方夜谭”,逐词扣合为“天方夜”扣“傍晚”,“谭”扣“多云”。谜底别解后语法结构变了,由原来的主谓结构改造成了偏正结构。其他还有几例,如“五彩云霞空中飘(成语)天真烂漫”,谜底“天真/烂漫”原本是并列结构,别解后变成“天/真烂漫”,因而成为主谓结构。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吹落黄花满地金(成语)秋风过耳”,其中的“耳”字由虚词变成了实词。

语法手段别解的提出,使灯谜对汉字音、形、义的三维别解扩大为四维别解,当然这是指灯谜总体而言。

五、修辞一统

    借代、引用、用典、承启、策问、倒装、对偶、归纳与解析、抵消与漏补等九种,作者把这些修辞手段归纳起来,一一就做了讲解和例证。如“借代”,是灯谜常用的别解手段,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借代种类和较详内容,扩展了灯谜知识。又比如“引用”,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句”或“名言”,用来构谜浑成自然,并对困扰人们的“引号”的使用做了合乎情理的界定。当然,还有别的修辞方法,看谜人怎样发挥了。

修辞手段不仅是别解的本体或前提,分别都有加工、美化、简化谜面和解决制谜疑难的作用,作者把这些组织整理成章,成为一统,很有分类学价值。

六、面、底别解新说

一般认为,谜底别解是灯谜正宗,谜面别解难出好谜,底、面双别解不被人看好,甚至有“病谜”的说法。作者看法独到,明确指出,底、面双别解,“远比或底或面一方用‘别解’技巧性强得多,艺术性也略高一筹”。他举了不少范例,兹选其一:“休得无理(衣着)男背心”。“休”从谜面别解为“休妻”,男方主动;“无理”,错在男方,“背了心”。谜面别解为“男背心”。到谜底,再度别解,成为衣着。然而,作者也指出,这种谜并不好制,搞不好,画虎不成反类犬。

七、一字别解讲究

    通常说,谜有一字别解,便有谜味。这好像是设置了起码条件。但殊不知,一字别解很有谜味。作者举例:“破帽多情却恋头(书面语)感戴不已”。一个“戴”字别解,使通俗的戴帽变成了表示推戴、拥护的书面语。又一例:“苏州府怎理得常州冤情(《秋声赋》句)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况”由“况钟”之“况”别解为“况且”之“况”,仅此一句的别解,成就了《秋声赋》一句的谜底。

    作者设计了一字别解在谜底字中的前、中、后几种位置。结论是:不管前后,应在音节的最响亮处才能发挥作用。 “消防队员严阵以待(歌词句)时刻准备着”,别解字是“着”,谜面为“着火”的“着”,谜底扣时态助词“着”。通观整谜,即如没有别解,“消防队员严阵以待”也是“时刻准备着呀”!作者称之为“被掩盖了的别解”,就是通常我们说的“无效别解”。原因是别解被放在了无关紧要的助词上。

    一字别解应能够翻动全局方为精彩。作者引用侨居美国的台湾学者黄永文教授的话说:“《谜海》说谜只要别解一字,就可使底义全变,而趣味横生。如果逐字别解,反而诘屈聱牙,词不达意了。”我们可能追求多字别解,但难度很大,常常是艺术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

作者另节还谈到了别解的逻辑性、思想性和用字的准确性,就不再赘述。

八、寻找“无别解”灯谜

    “谜贵别解”,“别解方成谜”,这个结论正确与否,还可以用反证法,就是寻找无别解灯谜。作者先把一些有争论认为无别解的谜分成四种类型进行讨论。

    第一种:地名、人名谜型。地名、人名是专有词组,其取名本意与文义释义不一回事。设计谜底自然要利用两者的差异。“兔死(唐代人)令狐楚”,看似正解,然而令狐是复姓,“楚”是名,其父自有起名初衷,难道会为其取名“将来儿子像狐狸为兔子死而悲伤”吗?

    第二种,外来语型。外来语是中文音译,其用字一经见报或词典就固定下来,和外文原意是两回事,其中文用字本无实义,按中文取义就是别解。如“露滴牡丹开(舞曲)华尔兹”,“华尔兹”在外来语中不会译作“露滴牡丹开”开吧。笔者补充:还有一些因中文音译不能成义而很难制谜,如“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论点。

    第三种,成句型。成句制谜是利用著名诗文原句异于原作的理解。如“不擒二毛(电影名)抓壮丁”,这是“宋襄之仁”典故中的原句,“二毛”指花白头发,年老的人,在原典中表示年龄大的兵,“不擒二毛”反扣就是“抓年轻强壮者为兵”,谜底就是“抓壮丁”。“壮丁”和“二毛”是反义置换。“擒”和“抓”虽然近义,但谜面“擒”是“俘敌”,谜底“抓”是招兵。笔者按:原来的古文已经变成了电影名,这是宋襄公始料不及的。

    第四种,拢意(或“章旨”)型,这种谜是取整体意境、撮其要义进行别解。如“洛阳三月花似锦(书名)古城春色”,表面看没有别解,但“古城”并非专指洛阳,“春色”由谜面“牡丹盛开”为出发点,落脚为不同的“春色”表征。谜底已经是一部电视剧,变了意境。

作者举例凡二十,都一一进行了别解的论证。最后作者才另选公认的无别解病谜计三条。如谜“气管(生理名词)呼吸道”以及谜“球迷(称谓)体育爱好者”等,作者说这样的谜“脱离了‘谜’的本质,只剩下一句颇似学生问答作业式的躯壳了”。

    赵首成先生关于灯谜别解问题说理缜密、结构严谨,并且说理的同时普及了灯谜艺术,使人对别解在灯谜中的支配地位有了明确的认识,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好文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