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作研讨 >> 花自长春蜡不封——读莫志刚老师字谜有感
花自长春蜡不封——读莫志刚老师字谜有感
来源:会刊《中华谜艺》 作者:胡桦 陈炜  时间: 2016/8/10 19:45:52

字谜是谜中之大项,几乎所有词汇谜的创作技巧和手段均可在字谜创作中体现,是吾等初学者最先也是最易掌握的创作方法。上世纪末,三明黄穆灿先生耗时十余年,先后编纂了《中华字谜大全》和《中华字谜鉴赏大典》两书。期间,各地谜人纷纷为之出力,献计献策,集中攻克难笔字、多笔字、少笔字。字谜创作掀起了高潮,出现了诸多佳构佳作,吾等以为至少在近二十年间,字谜的创作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然近来,莫志刚老师有意无意地注意到各地的谜事活动中,很少有人自荐或推荐字谜评佳,主办方也很少为底字谋皮,客观上忽视了字谜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这种现象引起其之关注。于是,近半年来莫志刚老师创作了许多的字谜,并在字谜创作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了颇多创新,拜读他那富有个人特色、独具魅力的大量佳构佳作,可谓得益匪浅,获智良多。原来字谜创作与词汇谜创作一样,它也能勾勒出丰富多彩的画面;也能衍生出耐人寻味的故事。今笔者从其众多的佳作中列举一二,浅谈一些体会。

1.亲朋斗饮终欠少     (字一)       斛

中国人在亲友欢聚时总免不了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喝酒。喝出感觉,喝出味道,喝出情义,怎么都喝不够,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恰如李白《将进酒》所云:“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此豪迈,如此阳刚,如此潇洒。莫老师仅用七个字将这种亲朋好友聚会,共同把酒言欢,进而敞开心怀,相互斗酒,各不服输的热闹场面淋漓尽致的呈现了出来,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亲朋”即将“亲”字作为一个动词将“朋”字亲密结合起来成为“用”字。“终欠少”即是“欠”字的终末部分“人”缺“少”了,变成为刀字头。在加上一个双关的意义“斗”,既表现了亲朋比拼饮酒的热烈,又展示了饮酒者的海量豪情,一经组合就呈现了谜底“斛”字。这其中“亲朋”扣“用”,可谓是构思巧妙,匠心独运,当是创新之杰作,是多年功力积蕴下的灵感迸发。如此用静态的文字表现出动感的画面,正是莫老师字谜的一个特色。

2.月照浮梁江水溅     (字一)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刘欢的一曲《弯弯的月亮》是国语老歌中的经典曲目,歌中描绘的场景于此面句是如此的相似,只不过这“江水溅”之此情此景从那有着淡淡忧伤的小村庄带到了浩瀚滚滚的长江边。

既云“月照”,自然有月在旁,而一个秃宝盖形似浮梁一座。最妙处在于“江水溅”三字,惊涛拍岸,江水四溅,“江”字的三点水飞溅而出,溅的浮梁上下处处皆是,即形象的成了一个“穴”字头,再加上()已失去水之“工”,一个“腔”字跃然而出,整幅动感跳跃之画面亦呈于眼前。

皓月当空,一桥飞架,江水翻腾,虽只一字却自有了一番“月涌大江流”的壮观景象。

3.“泉眼无声惜细流”     (英文字母一)      Q

这个谜底莫老师曾经让我谋面,我谋的是北宋诗人晏几道的《临江仙》中的一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因“Q”的手写体那下面的一笔常常略带弯曲,恰似浮云一抹,而上面部分即是明月一轮。作后颇为自得,后莫老师向我展示了此面句,不由的令我自叹不如。

此面句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莫老师撷取了开头第一句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经他妙手之功,竟然有机组合成一个鲜活灵动的“Q,真可谓浑然天成,毫无斧凿之痕迹。

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纯朴、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此番意境虽曰无声却具灵动,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会当游山皆视小      (字一)       示

此面句当脱胎于唐代诗圣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吾等所居江南水乡,本无巍巍之高岳,仅有微微之丘陵。然纵是如此,登山之乐,亦不绝也。春日踏青,重阳登高,见满山青翠,赏层林尽染。湖州俗俚称"游山",盖因环湖之山皆低矮丘陵,无需用力攀登,悠哉游哉而已。然居于山巅者也觉颇有高度,回望山下城镇,一切是如此之小,往日仰视之高楼大厦,今日踩在脚下,复又抬头见天高云淡,自有一番豪情翻荡于胸中,不由生出“山高我为峰”的壮语。莫老师也有感于此而创作出此谜。

“会”字上边有“人”字,下边有“厶”,此二者皆仿佛山形矣,将其“游”去,仅余“二”字,而后在视之“小”字,合而为一“示”字,可谓顺理成章。

此谜面句通达顺畅,腔圆气足,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了象形写意、增损离合的相间手法,情景交融效果,使原本呆板无趣的“小、二”产生了灵动之感,令人如入画中,妙不可言。

5.“山外青山楼外楼”        (字一)       

谜面见宋·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无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结尾处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杨志刚老师曾以此面创作一字谜(俎),他运用象形写意手法;以“人”描摹青山,以“且”喻楼。画面清晰有序,参差具态,而以“人”描摹青山,可谓大胆又成功的一笔,令人赞叹。时过境迁,数年后莫老师也以此面作一字谜(赑),仍以“人”描摹青山,然青山更显错落有致,以三个高低不同的“冂”形喻“楼外楼”,较之“且”独栋楼更切诗意。整个画面更为生动,更具气势。

此谜是莫老师在杨志刚老师一谜的启发和铺垫下,灵感突发而就。启发和铺垫是超越的基础,“赑”字谜源自“俎”字谜,又对原谜有所超越,正是学之无涯而谜亦无涯也。此 “佳谜共谱两志刚”,当为谜坛一段佳话。

6.坡前瀑布泻如绢      (字一)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是我们自小就会背诵的一首经典诗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斯作面句即取材于“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川”字于此处有一字双关之用,一方面瀑布在地质学上又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跌落。可见瀑布即河水矣,“川”字谓之当无疑。另一方面,汉语中瀑布本就是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之意,正是泻流不止,如匹练如丝绢。而“川”字则仿佛一匹丝绢悬挂于架上,拖曳于地。其中间那一竖如同一点微微叠印更体现了丝绢的柔软顺滑,又如因顽石破布而出所成之瀑布裂痕。“坡前”二字也不简单,既踏实了瀑布之所在又射出“土”字。如此一个“圳”字,恰如“泻如绢”的瀑布,一以贯之,顺流而下,真是形神共具,如诗如画。

7.一流静处亮渔灯        (字一)       丑

见此面句犹感一股书卷文雅之气扑面而来,虽是自撰,但是平仄押叶,遣词优美,更有着古诗般的浓厚意味。面句意境如吟清代诗人查慎行《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漆黑静静的夜晚,那小舟点亮着萤火虫似的渔灯,静静的躺在静静的河面上,一切是如此的静,就连河岸也是被悄悄的拍打着,似乎也怕扰了这份静静的安逸。偶尔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微微闪动,无声无息。一个静字道尽了此处的淡泊宁静。

此情此景配上一个“丑”字,貌似大煞风景,实则不然。字虽曰丑,然其形不丑。一流静处,即以其下“一横”,扣之,如水无波澜,一平如镜。渔灯者,代指渔舟,“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即如是也。其上那个刀形恰似渔舟之船帆,而那上面短短的一横,亦可看做一根挑出的渔灯。如此形象,安得“丑”乎!

“丑”字笔画极简,莫老师却孤心独诣用象形写意的手法,将其赋予丰富的内涵。象形者自宜象与不象之间,仿如一幅写意山水图轴,虽寥寥几笔,却意境非凡。

8.身段三围髀肉生        (字一)       

夫三围者:即胸围,腹围,臀围也。此三围之乃爱美女士之秘密,如同体重一般也是女士们十分在意的,稍有变化即可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景,如数据趋向满意,则一派眉开眼笑,欢天喜地。反之,则不亚于世界末日,霎时间风云变色,天崩地裂。立刻节食,瑜伽,有氧运动诸般种种,只为两个字——“减肥”。夫髀肉者,原意为大腿上的肉,《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有云:“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刘备说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之意。于是乎髀肉遂成了赘肉的代名词,爱美女士视之洪水猛兽矣。

莫老师源于生活,体察入微,触笔于人间逸事,以象形手法创作出这样一条妙趣横生的字谜。夫身段者,茕茕独立一个人,以“丨”扣之。三围者,即人体之三道圈,直视便成三道横,似若“丰”字耳。此谜最妙处在于下面一横之旁那一笔竖钩,此横何哉?臀围也。臀之下何哉?大腿也,那多出的一笔竖钩,恰如大腿上长起来髀肉。此番形态,非“韦”字而不能矣!若今之爱美之人,见“丰”已愁,何待“韦”乎?

吾观此谜如观漫画,重要部分被夸张的描绘出来,一下子就抢了观者的眼球。运笔似书画写意,所谓艺术相通,此谜正是!

9.“只愁今夜里,少一个麻姑搔背眠”   (字一)       

此谜面句出自清代戏剧作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中《会狱》一折里的唱词。源自“麻姑搔背”一典。晋·葛洪《神仙传》传说仙人麻姑于东汉桓帝时曾应仙人王远(字方平)召,降于蔡经家,为一美丽女子,年可十八九岁,手纤长似鸟爪。蔡经见之,心中念曰:“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云:“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句中所云剧中人身处牢狱之中,周身的不自在,入夜又如何睡得安稳,此时他就巴望着有仙人麻姑用纤长似鸟爪的手来为其搔背,使他可以安然入眠。居于此境,犹奢望有此美事,看来这位先生多少也有些乐观主义精神啊!其句被莫老师精炼出两个字“巴”和“爪”,将此二字有机结合起来,一个“爬”字,稳稳当当地出现眼前。

字谜为自撰面句据多,用成句者少,盖因成句往往含义颇多,一个字所含信息量毕竟有限,甚难拢意覆盖。但亦非绝对,莫老师就成功运用成句,以其严谨扎实的功底,敏锐灵活的思维,幽默戏谑的口吻,成就了一条佳谜。

10.千里追云一路飞     (字一)          

中国的诗、词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其中有关云的描绘有:汉高祖“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气势磅礴,汉武帝“秋风起兮白云飞”的缠绵流丽,也有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的悠然自得,而今谜面“千里追云一路飞”却是另一番风貌,时空的演绎犹似风云图卷。

初读谜面,似有风云追逐之感,清风千里追逐云彩一路飞驰而去。《易经》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质能相互吸引,大有风云相逐、龙虎相斗之意。

“千里追云”意为“千”字有“云”字相随,“一路飞”则为“一”飞驰而去,即“千”叠加“云”中应损去“一”,合成谜底“丢”字(“丢”字义本身也含有一去不还之意)

此谜着“追”与“飞”之笔,既展现了“于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动态感,拟人化的表达别有新意,又与谜底颇有交相辉映的意味,读罢令人迴肠荡气,兴奋不已。

11.古梅林放味先闻      (字一)           

犹记得有这么一首唐诗中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大概是记忆深处关于咏梅最初的印象。再后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一段香”暗藏的惊艳,还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留下的绝唱。于是乎,当面对这则谜作时,瞬间萌生出了耐人寻味的情绪,也悄悄在心底感叹了一把,原来字谜也能如诗词般“色香味俱全”呀!

从视觉感官上谜面呈现了古梅如林齐绽放的画面,从味觉上又体会又着梅香屡屡齐扑鼻的气势。总之,初读谜面便领略了一番未见梅花先闻梅香的意味深长。

谜面中的“古梅”即旧时书之“槑”字,“槑”在今天网络用语中意为很傻很天真,在古汉语中是梅的异体字,故而“古梅林放”即把“槑”中的“林”字弃之,余下“口口”。谜面后三字“味先闻”以“味”为突破口,味之先则取“口”部。由此,谜底“品”呼之欲出。

一个“品”字蕴含些许滋味,是谜作的趣味,或是咏梅的意味,抑或是人生的百味,直教各自寻味。

12.醉死何须下一回      (字一)          

都说众生百态,那醉酒之人呢?辛弃疾有那么半阙词描摹得淋漓尽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此谜从“醉”入手,《说文》有云“醉,酒卒也。各卒其度量,不至于乱也。一日酒溃也。”。“死”为卒之同意;“何须”是一种反问的语气,“醉死何须”这四字表达了醉不须死的豪迈,于谜运用会意离损,将“卒”之“死”抵销,“酉”字脱颖而出;“下一回”又如同设问一般,什么字能放下“一”变成“回”呢?只有“同”,是抱着“立地成佛”般的觉悟,放下心中的“一”摇身变作了“回”。这便是谜底“酮”的由来。

窃以为字谜是“玄之又玄”的存在,那是专属于文人的风雅游戏。不曾想到,有这么一天,能得到莫老师的亲传指点,欣欣然推开了这扇“众妙之门”,此乃有太多东西要看、要学、要琢磨,大文人胡适曾有三句话颇能反映吾等之心境:“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总得有一点信心!”此乃感慨良多哉!

纵观莫老师的字谜,使笔者深有感悟,字谜创作当遵循以下几点:

1.立意高格,于人益智教化,切勿为谜而谜;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3.先文理、诗理,然后通谜理,谜面通达顺畅;

4.不拘泥,不绝对,在不影响作品意境、句意的前提下应考虑平仄合律;

5.手法切忌刻板,要善于变化,尤其象形当宜象与不象之间,从而产生玲珑活泼之感;

6.生字熟用,熟字生用,实字虚用,虚字实用,注重词性变化,丰富作品内涵;

7.要敢于探索,勇于开拓,勤于发掘,善于创新。

如今,莫老师虽年逾花甲,然惟谜自乐,创作热情不减当年,用一句古诗曰其正合:“花自长春蜡不封”(见宋·姚勉《赠彭花翁牡丹障》)。人云字谜难做易猜,个中立意、情景、境界、格调、字素、结构、平仄、创新,方方面面很难驾驭自如,一个字谜佳作的问世,是谜人多年心血的积累,一朝灵感的迸发,虽只一字却千金难易。正如深圳赵首成先生所云:“盖字谜易猜而不易制,欲成无垩无膜,巧出天然之佳构,更是谈何容易!” 

莫 志 刚 谜 稿

1. “告复恩相,只在明早准行”     物流称谓一      押运司机

《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故事。

2. “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   空难事故一   客机失联

面为民间故事。

3. “你瞒得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   品牌灯饰一   美的照明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圣僧恨逐美猴”故事。

4. “一呼士皆左袒”       安保服饰一     反光背心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左袒”典。

5. “复告之曰:‘后月某日,是县君生日,更莫来’”   图书馆用语一    文献索引

明·冯梦龙《今古谭概·贪秽》。

6. “三个圣人都有徒弟,各尊其师,谁肯相让”    香港新闻事件一     强行占中

明·赵南星《笑赞》“三圣搬坏”典。

7. “我是梦中传彩笔”    婚恋称谓一     花心女友

唐·李商隐《牡丹》。

8. “六军不发无奈何”     专家门诊用语一      一号难求

唐·白居易《长恨歌》。

9. “牢骚太盛防肠断”     公用设施一     燃气管道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10.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政工称谓一   援疆干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援”即指马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