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谜家事迹 >> 叶国泉:刘雁云灯谜艺术风格浅论
叶国泉:刘雁云灯谜艺术风格浅论
来源:会刊《中华谜艺》 作者:叶国泉  时间: 2016/8/10 19:31:25

原标题:能探文虎无穷意 始是乾坤好廋辞——刘雁云灯谜艺术风格浅论

    近年来笔者有幸拜读了刘雁云先生谜作部分手稿,约三千多则。读谜的过程仿佛是“山阴道上,接应不暇”。由于受到刘先生灯谜艺术魅力的吸引,笔者情不自禁,心血来潮,援笔撰写了一百余篇赏析小文章。也许正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话,当这些拙文写好之际,笔者的脑海里对于刘先生谜作风格也水到渠成似的形成了一个比较深刻而明晰的印象。于是乎,笔者不揣浅陋,又再率尔操觚,“炮制”出本文。

     在笔者看来,刘雁云灯谜艺术风格有如下五个方面特色:

     一、行文流畅,文采焕发

     行文流畅,是指刘先生自撰的谜面文字有如流水行云般通畅,毫无诘牙聱齿之感;文采焕发,是指刘先生谜作常常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妙语如珠,给人以一种秀丽俊雅之感。下面不妨举数例以说明之。

     1.从此萧郎是路人(成语)别开生面

     面为唐人崔郊《赠婢》诗句:“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原诗将封建社会由于地位悬殊所造成的爱情悲剧表现得极其深沉蕴藉,哀感动人。谜底应别解为:崔郊这位书生与其心仪的婢女分别之后,如同成了陌生之人。谜底这种哀痛缱绻、情意绵绵的意境,与原诗十分吻合。

      2.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五字城建用语)下水道不通

     面句出自苏轼《江城子》词:“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做梦与亡妻王弗相逢,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又惊又喜的眼泪流个不停。苏词中对亡妻深切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谜底应顿读成“下水/道不通”,别解为“流下眼泪,没有说话”。本谜通过面底交叉相扣,使猜谜者在探奥索隐时,有一种迂回曲折、曲径通幽的感受与乐趣。

     3.秋水共长天一色(中药二)川连、空青

     谜面出自唐人王勃名满天下、文章唱绝的《滕王阁序》骈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底别解为:秋天的赣江水连接着高远的天空,共同呈现出一派青色。谜面借用古代名赋精美绝伦的清辞丽句,带给猜谜者的心境爽快、精神愉悦可想而知。

      显而易见,上述三例谜面均是“沾”了古代文豪大家的诗、词、赋佳句之“光”,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无疑是制佳谜的一条捷径。然而,由于受到必须与谜底严密扣合并不能出现多余字眼的规则所约束,绝大部分底材都不可能找到与其珠联璧合的古今名言佳句匹配成面。所以刘先生在更多时候必须自撰谜面,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且我们还发现,刘先生是比较喜欢使用自撰七言诗句入面的。且看下面三个谜例:

     4.请舒广袖随歌舞(人事用语)服从调动

     谜底别解为:衣“服”跟“从”歌舞的“调”而舞“动”。谜面虽为自撰,但文辞雅驯,富有诗意;抑扬顿挫,节奏和谐;情趣优美,韵味十足。

     5.齿颊留香心怡然(饮料)可口可乐

     本谜使用分段扣合法:“齿颊留香”意指食东西使牙齿和两颊生香,以此来扣“可口”;“心怡然”亦即满心欢喜,以此来扣“可乐”。谜面词彩华丽,文笔优美,谜底别解自然贴切,猜罢似乎也使人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6.水月楼头人独处(字)膝

     本谜也许会遭到某些谜人所谓“半露春”之诟病,因为谜面“水月人”三个字眼均被离析出来,成为谜底“膝”字的组成部件。其实本谜将离合与方位两种手法巧妙地揉为一体,有如水乳交融,和谐协调,隐显共处,雅俗共赏。正是由于面句富于诗情画意,如同一幅风光旖旎、柔和美好的夜景图呈现于读者眼前;天光路水水如天,近水楼台人独处。从而使读者赏心悦目,心醉神迷,一下便将其思绪引入歧途。而这不正是南朝刘勰所说的“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的范例吗?即便是“半露春”,却无伤大雅,又何妨哉!

     总而言之,纵观刘先生的谜面文字,以名言佳句配面自不待言,就是自撰面句,也许尚未达到“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时字字珠玑”的程度,但行文流畅自然,语言精巧雅致,力求字字有来历,内涵较厚实,从而给人以一种雕龙绣虎、文采斐然的感觉。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刘先生沉浸谜学几十年,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努力练就出色的灯谜文字功夫所致;另一方面应该是刘先生将谜圣张起南如下两端妙论奉为圭皋参照执行:“余作谜主张典雅一派”以及“谜之表面不佳者,内容也不足观,如西子不洁,人皆掩鼻” 。也就是说,这是刘先生崇尚典雅的灯谜观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二、别解机巧,妙趣横生

     凡是认真研读过刘雁云谜作的人,都会觉得“别解机巧,妙趣横生”是其谜作的一大特色。请看下面五例:

     1.言他人之所未言(成语)道不拾遗

     谜底本义是指东西丢在路上,而没有人拾取据为己有。入谜后,将“道”字从“道路”之本义转化成“说道”之别义,一字别解,整个底义顿时发生了脱骨换胎似的变化,从而产生了新的内涵;在说话方面不沿袭别人已经说过的话。换言之,不要拾人涕唾,人云亦云。面句看似平淡无奇,直白如话;谜底是耳熟能详的成语;二者的含义本来相差甚远,但一经别解,却变得如此契合无缝,浑然一体。开初一看是出乎意料之外,但转念一想却又入乎情理之中,令猜者自然精神感到震撼,谜趣遂油然而生。

     2.惆怅归来泪如珠(五字口语)还不快点滚

     谜底先顿读成:还/不快/点滚。然后别解为:归来时不快乐,点点泪珠流下来。谜底明明是宣布某人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勒令他马上滚蛋的骂人话语;而谜面却是一副悲伤失意、泪流满面、可怜兮兮的样子!本谜正是借助于神奇的灯谜别解手法,“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朱光潜语)。其最终所产生的效果,令人发噱,捧腹大笑!

     3.晨拢秀发春心荡(八字成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谜底本义是指用自己的真情打动对手、用正确的道理说服对方。如今却别解为:一位少女在拂晓时梳理头发,并触动了对异性的爱慕心情。婉约含蓄是本谜的最大亮点。以“晨”暗喻“晓”;以“拢秀发”暗喻“理”;以“春心荡”暗喻“动之以情”。谜作者一方面要避免显浅直白,力求深藏不露谜底,给猜者描绘出一幅优美迷人的少女梳妆图;但另一方面,又必须在这迷魂阵中留下蛇灰蚓线、蛛丝马迹,以便让猜者抽丝剥茧、顺藤摸瓜,最终将谜底揭出。本谜另一个特点是谜面以分段方式来扣合谜底,谜底以倒装方式来诠释谜面,从而体现了面底扣合的工整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

     4.昭君和番千秋传(现代学者)胡适

     就面底扣合形式而言,以谜面正解、谜底别解的传统手法最为常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面底双解的制作手法也日渐增多,屡见不鲜。本例便是众多面底双别解谜中的佼佼者之一。面句似乎是说:王昭君由于出塞和番千秋万世。实际上是先以“昭君和番”正面会意扣“胡适”,再以“千秋”暗喻本谜应使用千秋格亦即千秋格来猜射。故谜底“胡适”应倒读成“适胡”,从而与句面含义互相吻合。本谜由于巧妙地嵌入了谜面藏格法,避免了设格带来的累赘与不便,又增添了对王昭君义举予以称颂的内涵,从而引人发思古之幽情,给猜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感受。

     5.湖心倒影溶溶月,雁阵斜飞细细风(字)瀚

     灯谜是一种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字游戏,可以说字谜是万谜之源,也就是一切文义谜的基础。就整体字谜创作而言,作为谜底的单字都必须进行别解处理;就字谜面底扣合形式而言,除了少部分属于谜面正解、谜底别解形式之外,绝大部分都归属于面底双别解范畴。本谜除了“其拟如诗如画,情景交融,而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读之令人齿颊留香,猜之使人意兴湍飞”(赵首成评语)之外,还有一个令人击节之处,那就是将方位、反转、减损、形象及意会等五种别解手法熔于一炉,对底字“瀚”各个部件进行恰到好处的刻画,最终形成一个精雕细琢的妙品。且看下面的具体分析:“湖心倒影”是暗喻用方位法取出“湖”字的中心部件“古”,然后将“古”倒影成“戟字去掉戈字旁”。“溶溶月”则暗喻用减损法将“湖”字中的“月”去掉。“雁阵斜飞”暗喻用象形法扣合“人”。“细细风”亦即习习和风,从而可意会扣“习习”。最后将上述各个部件与“三点水”进行统一组装,底字“瀚”就呼之欲出了。

     无论是从上述5则谜例,还是从刘先生其他俯拾即是的谜作,都不难看出刘先生是深得灯谜别解之三昧的。别解是灯谜与生俱来的形影不离附着体,是灯谜最本质的特征与灵魂,是灯谜娱乐性与趣味性的源泉。就像每个人生来就有胎记一样,每一条真正的灯谜,无不打上别解的烙印。一条灯谜若丝毫没有别解,那只能使面底关系沦为语文范畴里的词语解释,无异于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灯谜正是借助于别解的神奇魔力,使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面底发生有机联系,从而产生出“出乎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的幽默诙谐的喜剧性效果。这正如张起南所言:“作谜者如化学家之制造物品,一经锻炼,即变其本来之性质。无论圣经贤传,大义凛然,一入制谜家之手,则颠倒错乱,嬉笑诙谐,无所不至。盖谜底绝无用本义者,若用本义,即不成谜矣。”刘先生的灯谜作品,无疑是他纯熟自如地运用别解智慧在灯谜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扣合缜密,贴切和谐

     刘先生清楚地知道:如果说别解机巧是灯谜娱乐性与趣味性的源泉,那么,扣合贴切则是灯谜的审美性与艺术性的基石。张起南在论述灯谜审美价值时,曾精辟地指出:“余作谜主张典雅一派,必底面天然配合,如古所谓玉盒子盖玉盒子底者,乃为上品。”可以说,刘先生对谜圣这段至理名言必定是刻骨铭心、身体力行的。我们不妨看看下面4个谜例:

     1.潮退中宵复重涨(成语)浪子回头

     “潮”亦即潮水,自然有波“浪”;“中宵”亦即半夜,可同义借代扣“子”;“复重涨”亦即潮水“回头”。所以谜底可别解为:潮水的波“浪”在“子”时“回头”。尽管与谜底原来所指东游西荡不务正业的青年人改过自新的本义大相径庭,但经过精确稳当的别解之后,面底丝丝入扣,无懈可击;面无闲字赘词,底无空言虚语;面底扣合有如“玉盒子底配玉盒子盖”,从而给猜者带来一种心舒神爽的审美享受。

      2.花溪涟漪柳丝摇(化妆品)飘柔香波

     本谜的最大亮点是含蓄、空灵,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南宋文学批评家严羽在《沧浪》中有云:“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严羽说的是诗,其实灯谜何尝不是如此?本谜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你看:“花溪”者,自然有香气逸出,暗喻一个“香”字;“涟漪”指细小的波纹,暗喻一个“波”字;“柳丝摇”指柔软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飘荡,暗喻“飘柔”二字。谜底字字别解,自然和谐。面底扣合天衣无缝,了无痕迹。真个是精致奇巧,玲珑剔透。浑然自成,锦囊佳制也。猜这类佳谜,猜前耐人寻味,猜时发人体味,猜后令人回味,使得猜者获得了一种精神愉悦的甜美享受,亦可算是人生一大乐事哉!

     3.好久未谋面,鱼雁报平安(探骊格)省会简称·宁

     谜底应当顿读成“省会/简称宁”来切合谜面。“好久未谋面”可会意扣“省会”;“鱼雁报平安”可会意扣“简称宁”。面底关合丝丝入扣,周密严谨彼此呼应,相得益彰。作为探骊格谜,谜底衔接自然流畅,毫无斧凿痕迹已属不易。更妙者,是谜作者别有手眼,将谜目“省会简称”拦腰一刀裁成两截,将“省会”这截分割出来与谜面前句“好久未谋面”切合。再将“简称”这一截与“宁”字连成一体,以“简称宁”来与谜面后句“鱼雁报平安”切合。这种打破探骊格常规的布局,无疑使猜者坠入云里雾里,大大增加了猜者的难度。话又说回来,当猜者最后将谜底揭出而恍然大悟时,自然而然会产生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开心概叹!

     4.陀曰:“······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列人四)华启、去疾、头须、要离

     谜面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谜底本来是《东周列国志》四个身份各不相同、关联不很密切的人物,如今他们的名字被有条不紊地粘连在一起,并清清楚楚地表达出如下意思:“华”陀正在“启”齿开言,说曹操若要“去”除“疾”病,他的“头”颅则“须要离”开自己的身体。换言之,这个以人名串联方式构建而成的谜底,竟然成为谜面含义虽然另类却又恰如其分的解释!谜底四个部件的衔接是如此流利畅达,一气呵成;其结果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双巧手将那些原先是零散而不起眼的珠子,连缀成一串华光四射、璀璨夺目的珍珠项链。而这也就是灯谜艺术的魅力带给猜者的审美感受!

     刘先生的谜作之所以力求扣合缜密,贴切和谐,是因为他深深懂得这是灯谜创作基本而明确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枘圆凿方或牵强附会的弊病,既难以服众,还使人感到别扭不快,有何美感可言?灯谜面底扣合只有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效果,才能体现出灯谜的审美价值,才能使人在猜射过程中舒心悦目、调神畅情。这是为无数脍炙人口的佳谜所证明了的真理。

     四、会意为主,诸法兼用

     建立在汉字义、形、音三要素多变性基础上的灯谜创作方法,高度概括起来,基本上可归纳为会意法、借代法、拆字法、象形法、象声法以及拼音法等六大法门。刘先生谜作以传统的会意法为多,其次也有少量的拆字法。此外,偶尔也会运用象形法与象声法。兹举数例说明如下;

     所谓会意法,是指通过对谜面的文义进行领会、思考和分析,并运用别解的手段恰如其分地将其含义以另一种方式给予表达,从而使面底含义在别解语境中达到相互吻合。如:含情尽在不言中(美国作家)爱默生。以“含情”会意扣“爱”;“尽在不言中”会意扣“默生”。谜底别解为:“爱”意在“默”默中产“生”。谜面使用白描手法分段扣合谜底,平正通达,顺理成章。应该指出,在刘先生的会意谜中,运用典故颇多。所谓“典故”,是指诗词典赋、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成语掌故、古典小说、民间传说、寓言神话、戏剧情节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在拆字谜方面,不妨举出如下三个例子;

     1.门(《前赤壁赋》一句) 耳得之而为声

     谜底的本义是指江上的清风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如今却别解为:谜面的“门”字如若增补上一个“耳”字于其中,便变成为“闻”字,而“闻”亦即听见声音。这里使用的是拆字法中的增补法。

     2.倾心首都一日游(字)老

     “倾心”别解为取出“倾”字的中心部件“匕”;“首都一日游”须分两步走,也就是先取出“都”字之首先部件“者”,然后再将“者”字中之“日”字除去,从而余下“土”与“丿”;最后将上述有关部件进行组装,底字“老”遂浮出水面。这里使用的是拆字法中的方位法与减损法。

      3.离乱配合结成双(字)兢

     “离乱配合”是谜作者在暗示:先将“乱”字的笔画“离”析分拆,然后再重新“配合”。如此,“乱”字就可以先离后合变成一个“克”字。“结成双”则是暗示谜底应当有两个“克”,这岂不就是“兢”字吗?在这里使用的是拆字法中的离合法。

      使用象形法制谜的,例如:眉月星星依旧在(字)怕。以“眉月”象形扣一“丿”,以“星星”象形扣“··”,然后再与“旧”字组装成谜底“怕”字。

      使用象声法制谜的,例如:月上当头闻箫声(字)肖。“当”字前头为“小”,“小”与“月”组合成“肖”。而“肖”与“萧”读音相同皆读作“xiao”。本谜通过提音法从而将底字牢牢锁定。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许刘先生多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灯谜创作方式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从而养成了偏爱会意谜的习惯。但是,他却没有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拘泥一法,而是博采所长,诸法兼用。正如灯谜大师柯国臻所说:“(谜人)喜承乐受多变之法,遵南宗,习北派,新老之法皆运于一旨,实是制谜者所嗜。”就像一位勤劳而聪慧的园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使自己那块独具特色的谜苑,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争奇斗艳的迷人景象!

     五、光风霁月,谜如其人

     古语云:文如其人。对于灯谜创作而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谜如其人”。甘肃兰州谜家刘子荫先生,对此曾有睿智的思辨与精彩的论述:“谜作与制谜人的性格、品德多有关联,性格庄重者,制谜严谨;性格随和者,制谜诙谐;贪吝者,剽窃他人;不学者,拾人牙慧;骄傲者,谜味恣肆;谦虚者,谜味怡淡;俊秀人之谜粗服乱头而不掩国色;朴实人之谜,着意修饰而不免呆滞;渊博者,自然海阔天空;拘谨者,每觉山穷水尽。”笔者认为,刘先生的谜作与他性格与品德是有紧密联系的。下面且举若干谜例予以说明:

     1.人穷志不穷(传统节日)寒露节

     看了谜面,不禁令人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充满豪情逸致的那段名言:“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谜底在此应别解为:人要在贫“寒”中显“露”出“节”操,充满坚毅刚强的励志感召力。猜后令人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2.牺牲小我成大我(税收用语)折余价值

     “小我”指个人,“大我”指集体。谜底可别解为:为了成全集体利益而损失我个人的利益,这是值得的!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人类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种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赢得了千秋万代后人的无限崇敬。就拿刘先生来说,为了中华灯谜的普及、弘扬与交流,几十年如一日地任劳任怨,不知耗费了多少精力与钱财。他本人就是一个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光辉榜样!

     3.子欲养而亲不待(四字市招)供应早点

     面句出自《孔子家语》,谜底应别解为:供养双亲应该更早一些。本谜借用我国古代孝老敬长的传统美德格言配面,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性,也蕴含有针砭时弊的哲理性。它启迪与教诲作为子女的人们,应当努力使双亲尚在人世时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过得更好一些,免得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4.务须约俭少浪费(四字市招)应节鲜花

     谜底可别解为:应当节约节俭,杜绝挥霍浪费。唐人李商隐在《咏史》诗中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本谜教育人们要坚持与发扬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旗帜鲜明地提倡精神文明,体现了灯谜独具一格的社会宣传作用。

     5.十人吸毒九人丧(象棋术语二)抽将、多卒

     谜底应别解为:由于吸毒品,大多数人都死掉了。显而易见,这是怀有菩萨心肠的刘先生意图借助灯谜,向那些麻木不仁的瘾君子大喝一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吧!这说不定或多或少对某些人生旅途上的糊涂虫会起到若干警戒、启示作用的。总而言之,灯谜虽小,但小有小的用处。它同样可以利用自身独具特色的宣传形式,赞颂和弘扬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揭露和鞭挞现实生活中的假恶丑!

     6.老中青相继发言(政治名词)三个代表

     本谜通过对“代表”二字进行巧妙的别解,遂使谜底产生出如此别义:老中青这三代人在进行表述。从本谜不难看出:刘先生虽然身居香港,且寿登耄耋,但一直对祖国政治生活大事极其关注,对社情民意十分留心,所以其谜往往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气息,充分反映了刘先生在灯谜创作中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

     7.宝岛焉可称台独(重要带量)地不容二分

     谜底别解一望而知:祖国的领“地”坚决不“容”许一“分”为“二”!本谜不但谜底别解自然贴切,无懈可击,而且面底语气斩钉截铁,大义凛然,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及豪迈气概!当然,这也是刘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自然表露。

     8.回归香港扬国威(明代人)归有光(查:是否露春?)

     谜底应别解为:港澳回归祖国,国人很有光彩!可不是吗?弱国无外交。由于清政府孱弱无能,鸦片战争之后港澳分别被英、葡两国占领。如今中国政府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掀掉了港澳头上的“殖民地”帽子,这当然是使中国人吐气扬眉、脸上有光的大好事!这条谜接地气,有正能量,立场鲜明,时代感强,充分反映了刘先生爱港爱国的高尚情怀。

     按照“谜如其人”的观点。我们通过随手拈出的上述8条谜作,已经对刘先生的为人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心地光明,胸襟开朗;助人为乐,古道热肠;厌恶低俗,崇尚高雅;志洁行芳,积极向上;刚正不阿,品格高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刘先生也就是这样一种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先生作为一位爱港爱国的灯谜艺术家,一位在促进大陆与港台及海外灯谜文化交流中起着必不可少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的“当代谜国雁臣”,在广袤无垠的灯谜王国里面,可谓“天下谁人不识君”!

     行文至此,我们已经从五个方面对刘雁云先生的灯谜艺术风格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右军书法晚乃善,庾信文章老更成。”刘先生在长期的海内外谜艺交流中,遵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古训,虚心地汲取百家之精华,并苦心孤诣努力创新,从而形成了自成一家的风格。这里面既有海外灯谜与大陆灯谜相互融合的结晶。这些风格的形成,无疑与刘先生的阅历、学养、禀赋、个性、才华、情感、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与联系。“能探文虎无穷意,始是乾坤好瘦辞。”笔者之所以将明人方孝儒高度评价《诗经》的名言“能探文虎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稍微改动一下作为本文的题目,意思是想说明:正是因为刘先生对灯谜的真谛有深刻认知,所以才能创作出如此众多裁云剪水的灯谜佳作。

     务必说明的是,刘先生的灯谜作数量繁多,笔者所涉猎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可能属于井蛙之见。尤其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也许未能完整而系统地领略刘先生灯谜博大精深之处。因此,本文作为一家之言,偏颇之处在所难免,权作抛砖引玉之用。衷心希望得到刘雁云先生及诸位方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20141111于邕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