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傅抱石的成功,得益于徐悲鸿地厚爱与栽培。1933年夏天,时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正好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小住。一天上午,一个年近30岁的青年走到他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人穿一件旧长衫,腋下夹着个小包袱。徐悲鸿请他坐下,他没坐,打开包袱,拿出几枚图章和几幅画。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发现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是“赵之谦”。徐悲鸿纳闷地说:“这些图章……”那人喃喃地回答:“是我仿的。为了生活,我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说:“你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很好嘛!”徐悲鸿又看了他的画,画的是山水,篇幅不大,却气势恢宏。才一展卷,仿佛有一股灵气扑来。徐悲鸿对着画幅,久久凝视。临走时,徐悲鸿请他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人回答:“傅抱石。” 就是在这次见面后,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徐悲鸿对熊式辉说:“南昌出了个傅抱石,是你们江西的荣誉。你们应该拿出一笔钱,让他深造。”正忙于“剿共”的熊式辉当然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徐悲鸿拿出一张画来,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一张画吧。”经过在场的人劝说,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学画。 在新余期间,听到许多关于傅抱石创作与酒的故事。傅抱石,刻有一枚闲章曰“往往醉后”。披露自己的大多数画作都得之于酒的帮助,往往是在醉后,灵感顿发,浓彩重抹,一气呵成。这说明,酒与傅抱石的画作有着直接的关系。唐代的吴道子,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画嘉陵江山水的疾速,表明了他思绪活跃的程度,这就是酒刺激的结果。元代的吴镇,善画山水、竹石,有人说他“醉后挥毫写山色,岚军云气淡无痕。”还有王蒙,善画山水,酒酣之后往往“醉抽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可见,画家“往往醉后”出佳作,是有历史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