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傅抱石(前排右三)率领的江苏省国画院写生团途经四川成都时,与著名作家巴金(前排左三)相遇并合影留念
傅抱石作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的革新者,他的艺术是用传统笔墨来重新面对大自然,其风格的形成以写生为门径,尤其是他一生中四次比较重要的写生实践,对艺术风格的生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每次写生的足迹都促成其画风的转变,并产生了一批经典作品。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金刚坡时期,奠定了傅抱石山水画的写生品格;1957年的东欧写生使傅抱石山水画风格的写生笔墨元素进一步成熟和体系化;1960年的长征写生又使傅抱石的山水画艺术取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1961年的东北三省写生则最终促成了傅抱石山水画风超越写生与写实,走进大实大虚的宏大境界,从而形成了其最终的风格面貌。
1940年,傅抱石跟随郭沫若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文化工作委员会从湖北武汉辗转流徙到四川重庆,寓居在沙坪坝金刚坡下的赖家桥。初到重庆的第一年政治部工作没有展开,傅抱石则开始致力于山水画艺术的探索,迎来了其绘画风格的奠基期。金刚坡地处重庆西郊的群山之中,傅抱石所租的岑氏家宅距离赖家桥二里许,是个独门大院,一派蜀地田园风光。后来工作委员会解散,傅抱石便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画画上来。从学校到宿舍有数十里山路,无论寒暑他都坚持步行往来,为的就是饱览蜀地风光。
《万竿烟雨》
《西陵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