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等。
唯一不同的,在他的自画像里,我们惊讶地发现,他有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冷冷的,没有一丝笑容。那双眼睛好像要穿透我们的心似的。我们似乎不敢与他对视。他其实不针对我们的任何一个人,他好像在沉思,究竟思索什么?恐怕只有他知道。他的自画像一般不注明年份,但如果把他的全部自画像排列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在34岁以前,他的自画像充满着自信,具有顽强与坚毅的性格。不过,在这一幅自画像上,却似乎已不是如此了,画家用简约、阔大的笔触去抒写他的内心情感,表情的严肃,正是他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的一种沉重的表现。
伦勃朗之所以成为伦勃朗,是他在绘画上拥有了最能表现人物心灵的一种特殊艺术,即明暗法。伦勃朗的明暗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明暗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他的“光暗”处理手法,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投射在画的主要部分。伦勃朗的这种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他独到地运用明暗,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去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艺术,构成了他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我们阅读时,会感到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的。19世纪法国画家、批评家弗罗芒坦就称伦勃朗为“夜光虫”,也有人说他是用黑暗绘就光明。
从1640年代开始,伦勃朗经常到乡村漫步和绘画,创作了许多风格质朴的,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1661年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他就较少作画了,但结交了众多中下阶层市民,眼界更为开阔,艺术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现在法国卢浮宫中,就藏有两幅被认为是他代表作的作品:《木匠家庭》、《以马忤斯的晚餐》,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伦勃朗式“光暗”的真面目。作品《圣斯蒂芬被石块击毙》,则通过捕捉面部表情,巧妙地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种借助外表描写,抵达内心的艺术手法,使伦勃朗的作品产生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Saint Bartholomew
The Operation (Touch)
Flora
1640-1648年,他在生活上遭遇到了不幸与折磨,却意外地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艺术创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此期间,他创作了不朽之作《夜巡》。当时,班宁柯克连长和手下民兵,16个人每人出了100盾,请伦勃朗画一幅集体像。伦勃朗没有像当时流行的画风那样把16个人都摆放在宴会桌前,画出一幅呆板的作品,而是自己设计了一个场景,仿佛16个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正各自不同地在做着准备。这幅画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用光线塑造形体,画面层次丰富,富有戏剧性。从任何地方来看,这都是一幅绝对的杰作。但是,让他创作的民兵们不干了,他们认为,大家都是出了100盾,为什么有人在画中那么明显,而自己却要隐身在后面。民兵们强烈要求画家重新画一幅。可是出于一个画家的艺术良知,也出于对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的坚持,伦勃朗坚决不重新创作。因此,引发了沸沸扬扬的非议。
Lucret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