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评论 >> 邵大箴的水墨画
邵大箴的水墨画
来源:艺谭  时间: 2015/4/29 15:11:45

  邵大箴


    邵大箴简介: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杂志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俄国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双年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总主持。江苏镇江人,擅长美术理论。1960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美术史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兼《美术》月刊主编。


和风(国画) 2010年 邵大箴


    邵大箴先生是美术理论家,他的理论文字,精辟,最能点到要害处,不论褒贬其实都令人信服。他不是乱吹捧,或者云山雾罩地搬弄一些玄之又玄的理论的那类评论家,他的批评热情,又客观,是有的放矢,不仅对被评论者有益,于其他画家也很有启发。他就是这么值得人们敬重的理论家,这里的敬重,是具亲和力的由衷的崇敬,却不是敬而远之的所谓敬畏。


    可是这位美术理论家,却有另外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他同时又是极具灵性与悟性的水墨艺术家。台湾著名画家和评论家何怀硕先生曾评他的水墨画,称之为“文如其人”。邵先生潜心学问、教书育人几十年,为文之余,却痴情于丹青,人们或者不知道,他已经在水墨领域中探索了20多个春秋。2004年末,70岁寿辰之际,他终于举办了第一次水墨个展,立即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人们惊奇地见识了他艺术创作的面目。当时,尚健在的华君武先生看罢展览,即寄来了“已入化境”的题字。这不仅仅是一位前辈的勉励,更是一种充分的肯定。


邵大箴画作


邵大箴画作


    邵大箴先生的水墨画,可以称之为文人画,其山石、草木、村居,其实都不好仅从表面去解读,这却都是其阔大胸怀、清洁精神的展现。邵先生的创作,往往充满着激情,这种借艺术意象说自己的话的风格,体现得尤其突出。他画山水,画花草,自由酣畅,缘情寄意,异常空灵。可别以为邵先生是理论家,他的画就理胜于情,否否,一旦进入了创作,邵先生就是画家,他喜欢大写意的意境,即尺幅之间也经常有出人意表的独特表现,笔墨莽荡深远,引人入胜。然而,深厚的学养,与见多识广的博览,究竟也构成了邵先生艺术的自家气象,转益多师,使他的创作一开始即展现了一种融会贯通的深广艺术世界。


    邵大箴先生说,每当我拿起笔,从来没有想过要学习任何一位大师和他们的画法。我画的是我对山水画的认识和我生活经验中的视觉与心灵的积累。这种独立的创作思想,导引了他的创作。黄宾虹把中国画称之为“画学”,这是很有道理的。画画不能仅停留于技术这个层面,技术是一个工匠,画家创造的是艺术,要有自己的思想与艺术的追求,而最高的艺术境界即是神的境界,潘天寿说,“无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学问,广泛之见闻,刻苦之经验,决难得有不凡之贡献。”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通玄,同时又是人格与精神上的饱满与展示。当我们读邵大箴的作品,其实,也贴切地感受到了他创作过程中的喜悦与苦恼。当他进入一种沉酣的快乐时,一笔一笔在宣纸上纵横恣肆,他开始进入了一种创造的境界。


    中国水墨以笔墨为主,书写的过程,一份写意的情绪饱满着,意境往往超越具象,苏东坡说,似与非似,其实谁都知道。但实践起来却不太容易把握的,太冷静不行,不能出那个效果,全身心的投入当然最佳,可是佳作却也不是因此就可能诞生。有时刻意追求,却是不成功的,越执著越是惨不忍睹,必须等待,或者等待是痛苦的熬煎,却也只能如此。邵大箴说,每当我动笔作画,总充满期待,但一般是心中无数。他的学养与理论也帮不了忙。这就是艺术的创造,而不是仿造与复制。


    当情绪一点点在笔墨间积聚,一点点被他调动起来,于是,那种飞翔起来的感觉,仿佛身不由己,自己也控不住手中的笔了,此时,他已是一种莫测的状态,即连他也忘乎所以,他知道佳作即将诞生了;而他也只是任由笔在水墨间驰骋。


《雨后荷塘》


    赏读这幅《雨后荷塘》,这无疑是他的佳作,一种高雅的境界,清新的感觉,湿润、空灵,一种高格调,这是澡雪精神的风致,透过不染片尘的新荷,那些青翠那些清亮,爽爽的飞动的气韵,凸显了高标的人格魅力,或者,这就是何怀硕所欣赏的“文如其人”的生动演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