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投资鉴赏 >> 老油画长期被低估,增值的道路正在前方
老油画长期被低估,增值的道路正在前方
来源:网络  时间: 2015/4/17 11:25:30


   伴随着当代艺术泡沫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兼而齐白石、李可染的国画巨作在拍卖场上动辄以数亿元价格成交,老油画行情时下显得意兴阑珊。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油画市场虽“重今薄古”,老油画的价值长期被低估,但是,慢工出细活,如今拍卖市场的调整未尝不是老油画的发展契机。


   西方油画史上的“Old Master”被译为“老大师,早期大师”,通常是指18世纪以前的著名画家,诸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三杰,这些“老大师”既有卡拉瓦乔、波提切利、委拉斯贵兹等著名画家,也包括那些在美术史上有一些线索但名气却不太大的艺术家。中国油画的“Old Master”则是人们对清末以至民国时期将西画东渐的中国油画艺术家的称号。


   中国早期油画俗称“老油画”,指的是在民国时期留洋或在国内学习油画的艺术家的作品。狭义概念是指中国油画家1949年之前创作的作品,即民国油画,从广义上来看,凡1966年文革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画范畴。



   从1887年第一位到西方接受美术教育的油画家李铁夫算起,,第一代油画家成长于20世纪之初,他们远涉重洋学习西画,是现代意义上中国油画的奠基者。其中留法的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常玉等人;留日的有李叔同、陈澄波、陈抱一、关良、关紫兰、汪亚尘等人。第二代油画家多师承第一代,创作盛期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文革一直延续至今,包括吴作人、董希文、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闵希文等。按照较为通行的观点,文革以后,则产生了与早期油画分野很大的“红色时期”油画、“写实主义”和“当代艺术”油画。


   在中国油画市场中还真有一股难以磨灭且满面神圣的“势力”正在璀璨天下,那就是“老油画”,也就是中国内地早期油画。老油画之所以能笑傲江湖,原因很简单——物以稀为贵。要知道在上世纪初,封建思想刚刚得以解放,油画作为西方文化的“传统元素”一下子激荡了中国,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留学海外的艺术开拓者大约几百人,其中包括第一代油画大师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颜文樑等人。他们最早系统地学习西方艺术,为中国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最系统的环境与土壤。


   当时的中国战火纷纷,何其“黑暗”?有很多老油画因为携带不便而遭损毁。再加上油画里的“传统元素”太过开放与“通透”,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自然也难入国人“法眼”,所以嘛,能撑过战火与文革“洗礼”的作品,也就少之又少,即便偶有佳品,也多被博物馆、美术馆“收入囊中”,想在民间见到,基本不太可能了。正因为此,老油画价格才能独霸市场,像在2011年罗夫奥(香港)举行的“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常玉的《五裸女》以1.28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03亿元)拍出,直接将老油画价格拉近“亿元时代”,威势盖天啊!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赶紧满世界搜罗老油画去吧,这又是一条“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啊!当然,在这个“乱世”,想要分老油画增值的一杯羹,一些必备的“防身技能”还是要认真学习滴!比如有专家就介绍说:“颜色、画布与画框是鉴别老油画的三大基本线索。比如老油画一般颜料固化比较严重。颜料很硬、很脆而且有开裂,不像新画的油画颜料还是软的。画布也一样,新画布尽管做旧,但与保存了六七十年的画布是不一样的。老画布一般都已经脆了、糟了,新画布纤维还是很好,即便做旧,画布里面的纤维还是很完好,没有老化的迹象。从颜料、画布、画框都能鉴别出来,做旧的跟天然老化的不一样。”除此之外,也有专家介绍说,想收藏老油画,可靠的出版物肯定是重要的佐证,毕竟假画要做到和早期出版物完全一致有难度,其次看作品传承和来源,如作品直接来自于可靠的画家家属,或者其他可靠的来源,那基本上就是真货。


   很多时候,一件艺术品的价值要靠时间来证明。业内人士认为,老油画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已基本确定,很多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技法和色彩,而在于作者在美术史上承上启下的影响力。老油画的价格已有参照,拍卖场上不太可能有天价横空出世,但慢工出细活,这种收藏虽不火爆,但只要别买到赝品,升值空间仍然巨大。因此,在当下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的艺术市场,老油画是为数不多的、价值可以确定的板块之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灯谜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友情链接:长安文虎社 | 上海灯谜网 | 南通群艺网 | 浦东灯谜网 | 辽宁灯谜网 | 红头船谜社 | 石狮灯谜网 | 保定灯谜网 | 谜材网 | 苏州灯谜网 | 南京灯谜网 | 风云谜社 | 游子呤谜社


技术版权:大师网 声明:本网所发信息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断开链接。联系人电子邮箱:296412087@qq.com

Copyright 2011 Enterprise Management Training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