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生(1888年—1976年),名炳昶,河南唐河人,史学家、考古学家,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者。他曾带队去西北考察,并将考察团沿途的工作、当地的风土民情和社会状况等,汇辑成《徐旭生西游日记》,于1930年出版。在此书第三卷《由哈密至回北平》中,他记述了1928年新春在新疆哈密途中制作灯谜,举办谜会,让当地人猜射的轶事,涉及日期达10天之多。
试摘抄其中数日日记以略窥一斑,如1月(下同)12日:“同丁仲良等随便作几条灯谜以资消遣。灯谜虽小技,然固有别才:浑笼大意,高华精警者为上;别解妙生,巧切不凿者次之;堆砌典故者为下。”这番妙论,的确是行家吐属;24日:“为灯谜事赶紧设灯备采,虽也有些人来打,但无人有打哑谜的本领,我们的谜有以‘泰山’打一字,他们不是猜高,便是猜重。”此字谜里的“泰山”已不作山岳解释,而成了岳父的别称,故谜底为“仗”(拆作“丈人”扣合),倘猜成“高”或“重”之类,就只是对谜面的诠释了;25日:“晚将‘看灯谜’及‘普通谜’全撤,只留‘跑谜’,结果比昨天好一点,然打去者终不及十条。”上述“看灯谜”云云,是他们根据猜射难易程度对所挂灯谜的分类,留下的“跑谜”当是浅显易猜的;26日:“然我们的灯谜,比方说,‘唾面自干’打‘犯而不校’,‘岁月不居’打‘时迁’,指明何书,全打不出,我们还能有什么法子!”所举的两条谜例,“唾面自干”(打成语一),谜面是形容受到羞辱,容忍不加反抗,谜底“犯而不校”解释为“受到侵犯不计较”;后一条“岁月不居”(打《水浒传》人物一),谜底“时迁”以“时光变迁”契合谜面。
现已无法找到徐旭生当时创制的更多谜作。这些灯谜日记虽只是吉光片羽,却能让我们了解到20世纪20年代在艰苦的西北考察工作之余,徐旭生和同仁们还曾连续多天创作灯谜,与民众一起庆贺新年。旧时文人的生活雅趣和智慧风采可见一斑。